菩萨蛮·富阳道中

毛滂 〔宋代〕 毛滂

春潮曾送离魂去,春山曾见伤离处。老去不堪愁,凭阑看水流。

东风留不住,一夜檐前雨。明日觅春痕,红疏桃杏村。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菩萨蛮·富阳道中》是北宋词人毛滂创作的一首词,这是词人晚年东归经过富阳时所作,意在追思旧情。上片写词人曾在此地与妻子分离,而今山水依旧,人事已非,已是人生暮年,无法承受那么多的悲愁。下片写东风无法挽留,檐前滴了一夜的雨,桃花、杏花也慢慢凋零、飘落,揭示的是怨春却又惜春的复杂感情,寄寓了浓郁的身世之感。全词以回忆往昔开始,然后转回现实,又由现实指向未来,淡淡写来,处处见景见情,语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春潮(3)曾送离魂(4)去,春山曾见伤离(5)处。老去不堪愁(6)凭阑看水流(7)

我当年顺着春潮离开妻子远行,春山见证了我们执手泪流,伤心离别。当我重回富阳,年事已高,经不起再次回味年轻时的离恨,只好身倚栏杆看着这东去的流水。

东风留不住(8)一夜檐前雨(9)。明日觅春痕(10)红疏(11)桃杏村。

时光稍纵即逝,东风也留不住,屋檐外下了一夜的雨。明日我再仔细寻觅春天来过的痕迹,只见村里的桃花、杏花在雨后都变得稀疏。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2)富阳:县名,宋时属杭州府,今属浙江。

(3)春潮:指富春江(钱塘江上游)的潮水。

(4)离魂:离别的伤魂。唐陈玄祐有《离魂记》载张倩娘与王宙相思至深,以魂魄离体,随王宙远游他乡五年。归日,与室中人“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

(5)伤离:为离别而感伤。

(6)老去不堪愁:杜甫《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途穷那免哭,身老不禁愁。”

(7)凭阑看水流: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凭阑,身倚栏杆。

(8)东风留不住:王安国《清平乐·春晚》:“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9)一夜檐前雨:孟浩然《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春痕:春的痕迹。骆适正《西园席上记事》:“花随春尽觅无痕。”

(11)红疏:谓雨后花稀。

创作背景

据周少雄《毛滂简谱》考证,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毛滂在杭州法曹的任期届满,正欲进京选注。此时妻子赵英染病愈重,寄养在富阳僧舍。毛滂含泪与妻子分离,不料这一别竟成了永别。据胡可先《毛滂年谱》考证,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春,毛滂罢知秀州,东归衢州。此时毛滂已近六十岁,再次踏上富阳道,情不能自已,写下了这首词。周旭《毛滂年谱新编》则认为此词作于政和元年(1111)春,此时毛滂已是五十岁的老人,重游富阳旧地,怀念亡妻赵英而写了《菩萨蛮·富阳道中》这首词。

文学赏析

《菩萨蛮·富阳道中》这是毛滂于富阳途中填写的一首怨春词。全词即兴而发,一气呵成,观“春潮”,见“春山”,沐“东风”,觅“春痕”,平添了词人一腔的怨,满腹的愁。

词以“春潮曾送离魂去,春山曾见伤离处”两句起笔,给人以汹涌澎湃的气势,但它却是“曾送离魂去”的见证,留给词人的只是怨的郁闷。词人见到“春山”,自然就没有春的喜悦了,有的是“曾见伤离处”的联想。着两个“曾”字,词人一下子就把自己的思绪沉浸到对往昔的回忆中了。“离魂”借指与妻子的离情。词人过去曾在此与妻子分离,而今山水依旧,人事已非,当时的“伤离”情景只存于记忆中了。“春潮”与“离魂”相连,“春山”与“伤离处”为伴,词人心中翻腾的酸楚滋味不言而喻。这样,开头两句就为全篇定下了感怀的情绪基调。“老去不堪愁,凭阑看水流”二句,承“春潮”“春山”而来,把思绪从往昔的回忆拉回到现实中。春山依旧青青,流水依旧潺潺,而自己却已走入人生暮年,置身昔日分手之地,哪能承受那么多“愁”,只能目送流水流向远方。词人内心功业未就而年岁已高的哀怨,借“看水流”三字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看”字富有意蕴,耐人寻味。上片在写法上为抒情需要,打破惯常的时空顺序,借“春潮”“春山”和两个“曾”字沉入对往昔的回忆。这种手法使词的感怀情调更为浓郁,同时也为下片做好了铺垫。

“东风留不住,一夜檐前雨。”词人从虚处写春风,从实处写春雨。春风是和煦的,但只是拂面而过,却“留不住”,就像年华一样逝去;春雨是温馨的,但已是暮年听雨,只能“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听雨》)了。这两句承上片“凭阑”句,借此暗示自己的永夜不寐,流露出环境带给孤寂的客居者的一种心理重压。写法上,这两句忽然宕开一笔,以景托情,这又反过来连接上片,与上片所渲染的感怀情调相承,顺理成章地过渡到结尾两句:“明日觅春痕,红疏桃杏村。”这两句承上两句中的“东风”“雨”,指明经历风吹雨打的桃花、杏花慢慢凋零、飘落,留下的将是一幅残春图景,揭示的是怨春却又惜春的复杂感情,寄寓了浓郁的身世之感。“红疏”二字,将春已残、心亦碎的感情映衬得十分真切。至此,词虽已结束,却留下浓厚而久远的回味。

《菩萨蛮·富阳道中》这首词正是由于对词境作了开拓,才留给读者无穷的回味。其境界表现在时空的浩渺辽远和有尽语言所传达的无穷意味。词以回忆往昔开始,然后转回现实,又由现实指向未来。过去—现实—未来组成全篇放—收—放的开放结构,使词在有限的篇幅中包蕴了丰富而悠远的内涵。空间上,此词还运用了绘画艺术中的空白技巧。这首词之妙正是字外的空间所蕴含的意味,例如“老去不堪愁,凭阑看水流”二句就有使读者的思绪随着潺潺流水而漂向远方,随着词人的目光而向远方延伸的效果。总之,此词字字句句“语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通篇淡淡写来,处处见景见情,堪称寓情于景的佳作。

作者简介

毛滂

毛滂

北宋词人

毛滂(1060—1124),字泽民,江山(今属浙江)人。元祐中,苏轼守杭,毛滂为法曹,颇受器重。元符初,知武康县,改建官舍“尽心堂”,易名“东堂”,狱讼之暇,觞咏自娱其间,因以为号。历官祠部员外郎。政和元年(1111)罢官归里,寄迹仙居寺。后知秀州。《宋史翼》有传。著有《东堂集》十卷。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