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笛慢·乱花丛里曾携手

秦观 〔宋代〕 秦观

乱花丛里曾携手,穷艳景,迷欢赏。到如今,谁把雕鞍锁定,阻游人来往。好梦随春远,从前事、不堪思想。念香闺正杳,佳欢未偶,难留恋、空惆怅。

永夜婵娟未满,叹玉楼、几时重上。那堪万里,却寻归路,指阳关孤唱。苦恨东流水,桃源路、欲回双桨。仗何人细与、丁宁问呵,我如今怎向?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鼓笛慢·乱花丛里曾携手》是北宋词人秦观在贬谪期间所做的一首词,这首艳情词,忆从前与恋人的游赏欢乐,叹如今相隔万里孤苦伶仃;抒发了一腔惆怅愁苦之情。实际上,此词明写艳情,暗寓贬谪之苦,“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清周济《宋四家词选》)。表达出作者对被放逐出京且愈贬愈远的不满和迷茫。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乱花(2)丛里曾携手,(3)艳景(4)(5)欢赏(6)。到如今,谁把雕鞍锁定(7),阻游人来往。好梦随春远,从前事、不堪思想。念香闺正(8),佳欢未偶,难留恋、空惆怅。

整日里欢聚在一起赏花观月,几乎把所有的好景都看尽了,都痴迷了;总以为好日子还长着呢。到如今,是谁把宴游的车辆都锁定了,不让我们往来呢?这欢娱像春归一样远远地去了,不可能再复现了。这些事也不敢再想啊,想起来就让人觉得难受。我一直思念着贬居穷荒僻壤的友人们,好长时间了,得不到他们的音讯,想起他们的处境也都与我一样,孤单一人,没有个共解忧愁的伙伴。留恋往日的欢娱,只能惆怅如今无法相会。

永夜(9)婵娟(10)未满,叹玉楼(11)、几时重上。那堪万里,却寻归路,指阳关(12)孤唱。苦恨东流水,桃源路、欲回双桨。(14)何人细与、丁宁(15)问呵,我如今怎向(16)

夜真长啊,可在长夜里月亮一直未圆,月未圆,人也就难以团圆,我何时才能重上玉楼与你相会呢?我在离家万里之外的郴州,总思念着何时能够返回家乡。可即使我真的能回乡,在离开郴州时,也只是孤零零的一个人,连个唱阳关送别曲的朋友也没有,这多让人受不了啊!东流水,我真恨你呀!原来总以为跟着你能找到一块世外桃源,现在看来白跑了一趟,还是回去吧,不要犹豫了。但把船摇向哪里呢?我该找个人商量商量,细细筹划一下,我下一步的路该怎样走。

注释

(1)鼓笛慢:此词调名,比较少见。万树《词律》卷八杜文澜按:“《词谱》以此词归人《水龙吟》调,注云:‘此添字《水龙吟》兼摊破句法,采人以备一体。”’与前《水龙吟》对照,字数句式,多有不同,当为另一体,而以鼓与笛为伴奏者也。

(2)乱花:盛开的繁花。

(3)穷:尽。

(4)艳景:犹美景。

(5)迷:迷恋,入迷。

(6)欢赏:欢乐游赏。

(7)雕鞍锁定:谓尽力挽留。

(8)杳:无影无声,杳无音信。

(9)永夜:长夜。

(10)婵娟:本意为美好。后多指月。

(11)玉楼:指女子所居之楼。

(12)阳关:即《阳关曲》,古代送别时所唱。

(13)双浆:指船。

(14)仗:依仗,依靠。

(15)丁宁:即叮咛。

(16)怎向:争向,怎奈。

创作背景

宋绍圣元年(1094年),少游坐元祜党籍,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此时他心境凄苦,乃修忏于法海寺。三年(1096年),以谒告写佛书为罪,削秩徙郴州(今湖南郴县)。郴州比处州更远,距离词人的故乡和汴京则更为辽远。《鼓笛慢·乱花丛里曾携手》这首词抒发贬谪郴州时的忧伤之情。

拼音版

màn··luànhuācóngcéngxiéshǒu

luànhuācóngcéngxiéshǒuqióngyànjǐnghuānshǎngdàojīnshuídiāoānsuǒdìngyóurénláiwǎnghǎomèngsuíchūnyuǎncóngqiánshìkānxiǎngniànxiāngguīzhèngyǎojiāhuānwèiǒunánliúliànkōngchóuchàng

yǒngchánjuānwèimǎntànlóushíchóngshàngkānwànquèxúnguīzhǐyángguānchànghèndōngliúshuǐtáoyuánhuíshuāngjiǎngzhàngréndīngníngwènjīnzěnxiàng

作者简介

秦观

秦观

北宋文学家、婉约派一代词宗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祐党人,绍圣(宋哲宗年号,1094—1098年)后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相近。有《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长短句》。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