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是北宋词人毛滂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描写夏日的中午,词人高卧松窗之下,窗外古松参天,落下一亩清阴,凉爽宜人;室内床头秋色屏风,绿帐青烟,清幽至极。下片叙写词人午梦初觉时的情景以及梦醒后对梦境的留恋回味之情。正当词人来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心旷神怡之时,忽然一阵清风袭来,摇动绿户,将词人从梦中唤醒。词人真希望在那清幽的梦幻世界里多流连一会儿。此词融情入景,注重刻画午梦初觉时的那种依依留恋的心理感受,笔调冷峭,意境清幽,似幻似真,颇具空灵清丽之妙趣。
一亩清阴(4),半天潇洒松窗(2)午。床头秋色小屏山(5),碧帐(6)垂烟缕(7)。
枝繁叶茂的松树遮着窗户,中午时分一片阴凉。床头的小屏风上,画着秋天景色,床上的幔帐像一缕缕绿烟。
枕畔风摇绿户,唤人醒、不教梦去(8)。可怜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9)。
枕边响起了风摇绿树的声音,把我惊醒。我真不想让美梦离去,因为梦中我正来到有瘦石,寒泉、冷云的幽静之处。
(1)烛影摇红:词牌名,又名“玉珥坠金环”“忆故人”“秋色横空”等。以毛滂《烛影摇红·送会宗》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两仄韵,下片五句三仄韵。
(2)松窗:临松之窗,多以指别墅或书斋。此处似指武康松斋(寒秀亭)之窗。
(3)午梦:即中午睡觉做梦。
(4)清阴:清凉的树阴。
(5)屏山:即屏风。古人常置于床头,又称枕障、枕屏。
(6)碧帐:绿色的纱帐。
(7)烟缕:谓细细流苏。
(8)枕畔风摇绿户,唤人醒、不教梦去:苏轼《贺新郎·乳燕飞华屋》:“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绿户,绿树掩映的门户。
(9)可怜恰到,瘦石寒泉,冷云幽处:杜牧《题青云馆》:“枕绕泉声客梦凉。”可怜,可惜。瘦石,嶙峋的山石。寒泉,清冽的泉水。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后,毛滂两任武康知县,筑室东堂,狱讼之暇,吟咏其间。烈日炎炎,词人高卧松阴之下,凉意满窗,词情盈怀,因而写下《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这首小词。
《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这首词写松窗午梦初觉时的感受,融情入景,清泚闲雅,迷离惝恍,颇饶情韵。
“松窗午梦”,从题意与全词的意境来看,是写夏日。首句“一亩清阴”,极言松阴覆盖面积之广大。次句“半天潇洒”,极言松树之高爽。“潇洒”一词,原为清丽、明爽之意,在这里似乎让人感到在微风吹动之下,耸立半空的松树发出萧骚的韵律。此句下缀“松窗午”三字,总括上文,兼点题面,说明以上情景,均为午梦初觉时透过窗口所看到的。“床头”二句写近景。因为窗外为松阴所笼罩,所以室内光线变得非常暗淡,床头的屏风像是蒙上一层层秋色,床上的碧纱帐子像是一缕缕绿烟。这种景象都是从枕上看出去的,都恰到好处地描写了松窗下的凉意,切合“午梦初觉”的特定情境,造语婉转含蓄,可见词笔之工炼与准确。
下片由窗外景、窗内景逐步写到词人本身。词人午梦方醒,可是在松阴笼罩之下,又觉得凉意可人,仍然流连在梦境之中。“枕畔风摇绿户”,不是写眼见,也不是写耳闻,而是写词人的感受。他本来在枕上瞑目而睡,可是窗外风摇绿阴,把他唤醒了;但醒来以后,又“不教梦去”,梦境仍留,写足了似梦似醒的迷蒙之感。结尾三句,写词人留恋梦境的景况。同上片相比,前者是实写,故语语如在目前;此处为虚写,故句句轻悠缥缈。词人在醒前所梦见的,是来到一个所在,那里有瘦石,有寒泉,有冷云,清幽极了。词人善于炼字炼意,“瘦”“寒”“冷”诸字,都是精心提炼出来的,把现实中的松窗凉意带入梦境,又升华为幽静恬美,富于诗意的境界,从而产生一种引人入胜的情韵。令人觉此松窗之下,真境是梦,梦境似真,其所以“不教梦去”,并非无故。
《烛影摇红·松窗午梦初觉》这是一首写日常生活情趣的小词。夏日午梦初觉的感受不少人都有过,但词人却能把别人无法言明的感觉写得如此准确。全词着重写夏日之“凉”,词人描写的现实与梦境,均注重在“凉”字上:参天的松林,地上的绿阴,凉爽的风,轻如烟的绿帐,冷石凉泉,冷意幽幽的云彩。这一切,都会使人心中顿生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