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唤取故人来,伴先生、风烟杖屦。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斜带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渊明趣。山上有停云,看山下、蒙蒙细雨。野花啼鸟,不肯入诗来,还一似,笑翁诗,句没安排处。
《蓦山溪·停云竹迳初成》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描写山水行乐的词,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友人的陪伴下游历风景优美的停云堂,词的下片写对陶渊明的追慕。此词表达作者隐逸自适的情趣,景物如画,情景交融,体现出一种自然美、朦胧美。
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唤取(3)故人来,伴先生、风烟(4)杖屦(5)。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6),斜带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溪涧上架着小桥,桥下流水潺潺,流到前溪中去了,我邀请故人来游玩,清风吹拂,云霞满天,手持竹杖,脚登木屦,向竹径出发。有时穿梭在深远曲折的林间小道上,有时又要走过一座座起伏不定的小山包,寻幽探胜,非常有趣。竹径斜绕溪水,覆盖了半个山头,绿竹菁菁,已经栽出了一条小径来。
一尊(7)遐想(8),剩有(9)渊明趣(10)。山上有停云,看山下、蒙蒙细雨(11)。野花啼鸟(12),不肯入诗来,还一似,笑翁诗,句没安排处(13)。
登上停云,举杯独酌,缅杯先贤,觉得自己时下的生活颇有当年陶渊明归田园居的风味。登上停云堂,放眼望去,竹径中有啼鸟,也有野花,鸟语花香,充满野趣,就连这野花鸟儿都不肯来到我的诗里,他们反倒嘲笑我没有安排好这一切。
(1)蓦山溪:词牌名。双片八十二字,前片六仄韵,后片四仄韵。亦有前片四仄韵,后片三仄韵者,列为别格。
(2)停云:指停云堂,瓢泉新居建筑之一。
(3)唤取:唤得。取,助词。
(4)风烟:山光水色。
(5)杖屦:竹杖,木屐。
(6)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句意。窈窕,幽深貌。崎岖,不平的山路。带,连接。
(7)一尊:杯酒。尊,同“樽”,酒具。
(8)遐想:遥想。
(9)剩有:颇有。
(10)渊明趣:陶渊明的情趣,指寄情山水的隐逸生活情趣。
(11)山上有停云,看山下、蒙蒙细雨:化用陶渊明《停云》诗中“霭霭停云,瀵瀟时雨”二句意。写饮酒于堂中时观赏到的云雨之景。遐,远,剩,尽自。
(12)野花啼鸟:借野花啼鸟之“笑翁诗”写以诗表现此时美景之不易。翁诗,指词人自己。一似,很像。
(13)句没安排处:谓没有把“野花啼鸟”写进诗句。没安排,即没办法写出来。
《蓦山溪·停云竹迳初成》此词约作于庆元元年(1195)隐居瓢泉之时。辛弃疾第二次落职之后,他在江西铅山瓢泉有了新居,新居内有亭,词人看到亭子想起陶渊明的《停云》诗作,触发词人的归隐田园之情,想与亲友同饮,友人不能来访,于是词人写下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