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停云竹迳初成

辛弃疾 〔宋代〕 辛弃疾

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唤取故人来,伴先生、风烟杖屦。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斜带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渊明趣。山上有停云,看山下、蒙蒙细雨。野花啼鸟,不肯入诗来,还一似,笑翁诗,句没安排处。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蓦山溪·停云竹迳初成》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描写山水行乐的词,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友人的陪伴下游历风景优美的停云堂,词的下片写对陶渊明的追慕。此词表达作者隐逸自适的情趣,景物如画,情景交融,体现出一种自然美、朦胧美。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唤取(3)故人来,伴先生、风烟(4)杖屦(5)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6),斜带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溪涧上架着小桥,桥下流水潺潺,流到前溪中去了,我邀请故人来游玩,清风吹拂,云霞满天,手持竹杖,脚登木屦,向竹径出发。有时穿梭在深远曲折的林间小道上,有时又要走过一座座起伏不定的小山包,寻幽探胜,非常有趣。竹径斜绕溪水,覆盖了半个山头,绿竹菁菁,已经栽出了一条小径来。

一尊(7)遐想(8)剩有(9)渊明趣(10)山上有停云,看山下、蒙蒙细雨(11)野花啼鸟(12),不肯入诗来,还一似,笑翁诗,句没安排处(13)

登上停云,举杯独酌,缅杯先贤,觉得自己时下的生活颇有当年陶渊明归田园居的风味。登上停云堂,放眼望去,竹径中有啼鸟,也有野花,鸟语花香,充满野趣,就连这野花鸟儿都不肯来到我的诗里,他们反倒嘲笑我没有安排好这一切。

注释

(1)蓦山溪:词牌名。双片八十二字,前片六仄韵,后片四仄韵。亦有前片四仄韵,后片三仄韵者,列为别格。

(2)停云:指停云堂,瓢泉新居建筑之一。

(3)唤取:唤得。取,助词。

(4)风烟:山光水色。

(5)杖屦:竹杖,木屐。

(6)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句意。窈窕,幽深貌。崎岖,不平的山路。带,连接。

(7)一尊:杯酒。尊,同“樽”,酒具。

(8)遐想:遥想。

(9)剩有:颇有。

(10)渊明趣:陶渊明的情趣,指寄情山水的隐逸生活情趣。

(11)山上有停云,看山下、蒙蒙细雨:化用陶渊明《停云》诗中“霭霭停云,瀵瀟时雨”二句意。写饮酒于堂中时观赏到的云雨之景。遐,远,剩,尽自。

(12)野花啼鸟:借野花啼鸟之“笑翁诗”写以诗表现此时美景之不易。翁诗,指词人自己。一似,很像。

(13)句没安排处:谓没有把“野花啼鸟”写进诗句。没安排,即没办法写出来。

创作背景

《蓦山溪·停云竹迳初成》此词约作于庆元元年(1195)隐居瓢泉之时。辛弃疾第二次落职之后,他在江西铅山瓢泉有了新居,新居内有亭,词人看到亭子想起陶渊明的《停云》诗作,触发词人的归隐田园之情,想与亲友同饮,友人不能来访,于是词人写下这首词。

拼音版

shān··tíngyúnzhújìngchūchéng

xiǎoqiáoliúshuǐxiàqiánhuànrénláibànxiānshēngfēngyānzhàngxíngchuān穿yǎotiǎoshíxiǎoxiédàishuǐbànzhēshāncuìzhúzāichéng

zūnxiáxiǎngshèngyǒuyuānmíngshānshàngyǒutíngyúnkànshānxiàméngménghuāniǎokěnshīláiháishìxiàowēngshīméiānpáichù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