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谢文学离夜》是南朝齐文学家王融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首二句以相聚的“歌笑”反衬出分别时“笑歌”的不忍;三四句直写不忍离别;五六句从对方入手写其不忍离别,七八句补足此意,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惜别之情。全诗从诗人自己写到对方,从饯行的室内场所写到送行旅行的室外场面,构思巧妙,转换自然。
所知(1)共歌笑,谁忍别笑歌(3)?
相知的友人共相欢歌笑语,谁忍弃别动情的笑语欢歌?
离轩(4)思黄鸟(5),分渚薆(6)青莎(7)。
分离在高堂怀思那远翔的黄鸟,从沙渚起飞在青青莎草中隐没。
翻情结(8)远旆(9),洒泪与行波(10)。
情思起伏似远行船飘荡的旗旆,热泪洒入滚滚流逝的水波。
春江夜明月,还望(11)情如何?
满江春潮笼罩夜月的辉光,回望远去的友人怎将思念寄托。
(1)所知:知心朋友。
(2)共笑歌:在一起欢歌笑语。
(3)别笑歌:在临别时刻笑语欢歌。
(4)离轩:出门。轩,门。
(5)黄鸟:《诗经·小雅》篇名,描写一个流亡异国的人因忍受不了对他的剥削和欺凌,引起他对故乡的怀念。这里只取对故乡的思念这层意思。
(6)分渚薆:分渚(zhǔ),分散在江中的小洲。薆(ài),隐。
(7)莎: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穗褐色,地下有块根,叫香附子,可供药用。
(8)翻情结:翻情,潮水般激荡不已的离情。结,连系。
(9)旆:指船上挂的末端象燕尾的旗。因船随江水远行,所以称“远旆”。
(10)行波:流水。
(11)还望:回头眺望。
南朝齐永明八年(490年),谢脁转为随王萧子隆文学;南朝永明九年,随王“亲州府事”,谢脁从随王萧子隆西行赴荆州。谢脁离京前,诗人王融为之饯行,同时为谢脁饯行题诗的还有沈约、范云、刘绘、虞炎、萧琛、江孝嗣等,当时谢脁则写有《离夜》诗并答诗《和别沈右率诸君》诗。谢脁的答诗中说:“春夜别清樽,江潭复为客。”一个“复”字表明这是第二次西去。时间不迟于永明九年。其时,王融24岁,在诸人中最年轻。排比上述各人诗作的有关字句,可以知道送行的时间是在初春的一个晴朗之夜,明月在天,星河如带。堂上,华烛高烧,离觞频劝,“分弦”、“别唱”与“清琴”时时响起,倍增哀感。传杯换盏,直至朝霞满天,仍然别情依依,难分难舍。“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大序》),为抒写离情,为记住这难忘的一夜,诗人们相约以“离夜”为题即席赋诗。《饯谢文学离夜》这首诗即作于夜宴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