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日

韩淲 〔宋代〕 韩淲

片月生林白,沿流涧亦明。

幽人方独夜,山寺有微行。

野处偏宜夏,贫家不厌晴。

薰风吹老鬓,腐草见飞萤。

复制 复制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五月十日》是南宋诗人韩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前半段即景抒情,后半段寄情于景。首联写夏夜初临的情况;第二联逆回,说自己幽居深山,独自一人,在这美好的夜晚,步出山寺,赏月闲行;五、六句说晚上山中,南风阵阵,使人感受不到夏天酷暑的暴虐,贫穷人家特别喜爱晴天;尾联继续抒发感慨,同时借助景语来表达。诗没有作过分的雕琢,自然精妙。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片月(1)生林白,沿流(2)亦明。

一片月亮在黄昏后升起,把树林照亮;它又仿佛沿着溪流而上,把山涧洒满了清光。

幽人(3)方独夜,山寺有微行(4)

我一个人幽居在深山,碰上这美丽的夜晚,禁不住步出了小寺,在路上悠闲徜徉。

野处(5)偏宜夏,贫家(6)不厌晴。

住在郊野的人,没有暑气的侵扰,最适宜夏季的气候,贫苦人对晴天也特别地盼望。

薰风(7)吹老鬓,腐草见飞萤(8)

和暖的南风吹动我稀疏斑白的鬓发,腐烂的草丛中,有萤火虫在飞来飞去,闪闪发光。

注释

(1)片月:弦月。

(2)涧:山间流水的沟。

(3)幽人:隐士,幽居之人。

(4)微行:散步,缓缓行走。

(5)野处:指在乡野居住。

(6)贫家:穷人家。

(7)薰风:夏天吹的东南风,或单指南风。

(8)腐草见飞萤:出《礼记·月令》:“季夏之月,腐草为萤。”季夏即五月。

拼音版

yuèshí

piànyuèshēnglínbáiyán沿liújiànmíng

yōurénfāngshānyǒuwēixíng

chùpiānxiàpínjiāyànqíng

xūnfēngchuīlǎobìncǎojiànfēiyíng

作者简介

韩淲

韩淲

南宋诗人

韩淲(1159—1224),字仲止,号涧泉,韩元吉之子,许昌(今属河南)人。曾经是官判院。以诗鸣当世,和赵蕃(号章泉)齐名,号“二泉”。人品学问,都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五十岁的时候就不当官了,隐居上饶。嘉定十七年,因为时事惊心,写了甲申秋三诗,患病而死,那年他六十六岁。有《涧泉集》二十卷、 《涧泉日记》三卷、《涧泉诗馀》一卷。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