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

杜甫 〔唐代〕 杜甫

牛羊下来久, 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 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 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 何须花烬繁。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日暮》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曲折婉转,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诗的开头两句展现山村的闲静景象,作者凝望这景象,禁不住思绪万千:皓月升起,晚风清凉,月下的山村明丽如画,无奈并非自己的故乡。三、四句隐含着诗人无奈的愁绪和浓重的思乡情怀。五、六句写幽深的泉水和秋夜的露珠,流露出一种迟暮之感。灯花报喜,不觉欢欣,反而倍觉烦恼,最后两句满含辛酸的眼泪。这首诗,作者没有直接表露自己的怀乡、思乡之怨,但读来却更觉凄楚悲凉,其含蓄之美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和深刻的感受。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牛羊下来久, 各已闭柴门。

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各自关上了柴门。

风月自清夜, 江山非故园(1)

风清月朗自是一个迷人的夜晚,可这优美的山川不是自己的家园。

石泉流暗壁(2)草露滴秋根(3)

泉水从石壁上潺潺流过,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

头白灯明里, 何须花烬(4)繁。

花白的头发与明亮的灯光辉映,灯花何必溅着斑斓的火花报什么喜讯。

注释

(1)故园:故乡。

(2)石泉流暗壁:即暗泉流石壁。

(3)草露滴秋根:即秋露滴草根。秋根:秋天的草根。滴秋根:一作“满秋原”,“满”一作“滴”。

(4)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秋,作者杜甫在流寓夔州瀼西东屯期间,见到瀼西一带,地势平坦,清溪萦绕,山壁峭立,林寒涧肃,草木繁茂。作者居住的山村,黄昏时分寂静祥和,触发了他的思乡之情,便有感而作《日暮》此诗。

拼音版

niúyángxiàláijiǔ cháimén

fēngyuèqīng jiāngshānfēiyuán

shíquánliúàn cǎoqiūgēn

tóubáidēngmíng huājìnfán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