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题瓢泉

辛弃疾 〔宋代〕 辛弃疾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回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何为是、栖栖者?”

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零落,轻裘肥马。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瓢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水龙吟·题瓢泉》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以颜回自许,表明作者安贫乐道、伴泉而居之志。下片以泉自写,抒发了作者的高洁情怀。全词取与泉、瓢有关的典故抒情写志,笔法多姿,语句散文化,外示超旷、内蕴幽愤。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乐天知命(2),古来谁会,行藏用舍(3)。人不堪忧,一瓢自乐,贤哉(4)也。料当年曾问:“饭蔬饮水(5),何为是、栖栖(6)者?”

稼轩何谓贫穷,任凭檐外泉水如玉珠倾泻。乐天道而知天命,才不用过分忧虑。自古谁真正理解“用我则行,舍我则隐”? 贤者颜回住陋巷,一竹篮饭,一木瓢水,别人也许受不了这种穷困,他却守清贫而自乐。料想当年,曾问孔丘: 既以粗茶淡饭为乐,又何必整日忙碌不停?

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苍颜照影,故应零落,轻裘肥马。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笑挂瓢(8)风树,一鸣渠碎,问何如哑。

泉水呀,姑且与浮云青山相伴,勿匆匆流下山去。对泉照影,自觉苍老,被当权者冷落,乃意中事。先生饮罢泉水,但觉口齿清凉,满怀清香。笑挂瓢树上,风吹有声面摔碎。问: 何不作哑以保全自己?

注释

(1)瓢泉:《铅山县志》:“瓢泉在县东二十五里,泉为辛弃疾所得,因而名之。其一规圆如臼,其一规直若瓢。周围皆石径,广四尺许,水从半山喷下,流入臼中,而后入瓢,其水澄可鉴。”

(2)乐天知命:《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3)行藏用舍:指出世入世之道。

(4)回: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得意弟子,现在山东曲阜有颜庙。

(5)饭蔬饮水:吃粗粮,喝冷水,即粗茶淡饭之意。

(6)栖栖:忙碌状。

(7)轻袭肥马:《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后即指富豪之人。

(8)笑挂瓢:《逸士传》:“许由手捧水饮,人遗一瓢,饮讫,挂木上,风吹有声,由以为烦,去之。”

创作背景

辛弃疾闲居带湖时以其精明的头脑经营田产。他购买了一块土地,其中有泉名为周氏泉,稼轩购得后改其名为“瓢泉”,并在此营建住宅。后来辛弃疾再次罢官后即在此地居住。淳熙十四年(1187),有《水龙吟·题瓢泉》。

拼音版

shuǐlóngyín··piáoquán

jiàxuānzhǎngpínfàngquányánwàiqióngzhūxiètiānzhīmìngláishuíhuìxíngcángyòngshěrénkānyōupiáoxiánzāihuíliàodāngniáncéngwènfànshūyǐnshuǐwèishìzhě

qiěduìyúnshānshàngcōngcōngliúshānxiàcāngyánzhàoyǐngyīnglíngluòqīngqiúféiràochǐ齿bīngshuāngmǎnhuái怀fāngxiānshēngyǐnxiàoguàpiáofēngshùmíngsuìwèn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