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杨次公春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题春兰之作,前四句写兰的非凡风姿,后四句写人对兰的倾心爱慕,通过对兰花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兰花的赞美之意合崇敬之情,同时对画作也给予了肯定评价。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1)自献。
春兰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采摘,那娇羞的神色就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
时闻风露香,蓬艾(2)深不见。
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盖的春兰,但是随着清风阵阵,依然时不时可以闻到那沁人的馨香。
丹青(3)写真色(4),欲补离骚(5)传。
杨次公的这春兰图用妙笔丹青把春兰如实画了下来,达到了可补《离骚》而无愧于屈原的地步。
对之如灵均(6),冠佩(7)不敢燕(8)。
面对着这春兰花,就好像是面对着灵均,让人不敢把它戴在头上佩在身上来亵渎他。
(1)羞:难为情,害羞。
(2)蓬艾:泛指丛棘荒草。
(3)丹青:丹和青为中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料,故以此代指绘画。
(4)真色:真正的面貌。形容画得逼真。
(5)离骚:战国楚诗人屈原作的《楚辞》篇名,文中多次写到兰花。
(6)灵均:即屈原。他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7)冠佩:把花戴在头上或佩在身上。
(8)燕:轻慢,亵渎。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题杨次公春兰》这首诗作于同年,是作者欣赏杨次公的春兰图后的题画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