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夜眠

白居易 〔唐代〕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秋雨夜眠》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抓住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的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安适闲淡的老翁形象。前半部分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情况刻画他的性格,后半部分进一步描绘老翁睡醒之后的情况。全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人暮年政治上心灰意懒、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凉冷三秋(1)夜,安闲(2)一老翁。

在一个凉风习习的深秋之夜,有一个老头悠闲自在。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吹灯后迟迟才躺下睡觉,秋雨声中渐渐入眠。

宿(3)(4)火,香添暖被笼。

火盆的火已经灭了,加点火,烤烤被子。

(5)晴寒未起,霜叶满(6)红。

早上天晴了有些寒冷不想起,屋外树叶已被霜打成红色落下台阶了。

注释

(1)三秋:指秋季。七月称孟秋、八月称仲秋、九月称季秋、合称三秋。

(2)安闲:安宁清闲,安宁自在的样子。

(3)宿:夜。

(4)瓶:烤火用的烘瓶。

(5)晓:拂晓,天刚亮的时候。

(6)阶:台阶。

创作背景

《秋雨夜眠》这首诗作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秋,当时白居易任河南尹。诗人已六十多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加上亲密的诗友元稹已经谢世,心情特别寂寞冷淡。

拼音版

qiūmián

liánglěngsānqiūānxiánlǎowēng

chídēngmièhòushuìměishēngzhōng

huīxiǔ宿wēnpínghuǒxiāngtiānnuǎnbèilóng

xiǎoqínghánwèishuāngmǎnjiēhóng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诗魔)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和元稹并称“元白”,和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