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三年授太和发汴京作。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
谁倚柁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表示对黄介愁虑繁深的理解,因而邀他出行以消忧;颔联宕开写景,而景中寓情;颈联连用两个人物的典故劝说朋友;尾联的转而写景,是作者难以言尽的劝勉之意。诗中抒发了宦途不遇的哀伤与人生无聊的感慨。此诗违背了格律诗的平仄讲求,却通过打破规矩而创造出一种生新之美。
元丰三年授太和发汴京作。
元丰三年(1080)改官太和知县,在从汴京出发时作。
吾宗(1)端居(2)丛(3)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我的同宗平日总是心怀百忧,我作长歌劝他才肯出来小游。
黄流(4)不解(5)涴(6)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黄浊流水并不能污染明月,碧树荫浓为我带来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7),叔度(8)千顷醉即休。
皇初平点石成羊且莫问,黄叔度胸怀千顷醉便休。
谁倚柁楼(9)吹玉笛,斗杓(10)寒挂屋山头。
谁靠着汴岸的舵楼吹奏玉笛,斗柄转动寒夜挂在屋山头。
(1)吾宗:我的同宗,指黄几复。
(2)端居:平常日子。
(3)丛:集。
(4)黄流:浑浊的流水。
(5)解:懂。
(6)涴:污染。
(7)初平群羊置莫问:《神仙传》记,汉有皇初平,丹溪人,年十五,家使牧羊,在山上遇道士而携至金华石室中。四十余年后,其兄寻至山上,问羊何在,羊皆已化为白石。初平叱之,白石俱起而化为羊群,有数万头。
(8)叔度:东汉黄宪,字叔度,家世贫寒,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
(9)柁楼:即舵楼,掌舵处的船楼。
(10)斗杓:北斗七星成勺形,其柄部三星称杓星,或称斗柄。
元丰三年(1080),黄庭坚结束了在北京国子监的教授任职,改官太和知县。在从汴京出发前去江西太和的时候,同宗的好友黄介在汴河岸边摆酒为他送行。这是一个秋天的夜晚,惜别之际,黄庭坚写下了《汴岸置酒赠黄十七》这首诗以赠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