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池

李商隐 〔唐代〕 李商隐

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

夜半宴归宫漏永,薛王沉醉寿王醒。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龙池》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咏史诗,此诗表示了对封建帝王骄奢淫逸生活的不满。全诗笔触精微而传神,寥寥数字表现了对虚伪的封建伦理道德的嘲讽。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龙池(1)赐酒敞云屏(2)羯鼓(3)声高众乐停。

云母屏风张开,龙池宴饮作乐,羯鼓声急促高亢,淹没了所有器乐。

夜半宴归宫漏永(4)薛王(5)沉醉寿王(6)醒。

夜深宴罢归来,唐明皇的侄儿薛王酩酊大醉,而儿子寿王却夜不成寐。

注释

(1)龙池:既是地名,也是舞曲名。这里指隆庆宫。

(2)云屏:有云形彩绘的屏瓜或用云母作装饰的屏风。

(3)羯鼓:一种出自于外夷的乐器,据说来源于羯族。 羯鼓两面蒙皮,腰部细,用公羊皮做鼓皮,因此叫羯鼓。它发出的音主要是古时十二律中阳律第二律一度。

(4)漏永:漏是滴漏的意思,是古代的计时器。漏永形容漫漫的长夜。

(5)薛王:唐玄宗弟弟李业之子。

(6)寿王:唐玄宗的儿子李瑁。杨玉环先为寿王妃,后被唐玄宗看中,又将其立为贵妃。

创作背景

《龙池》此诗咏唐玄宗纳儿媳为贵妃事。唐玄宗贵妃杨玉环,始为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琩妃。开元二十三年(735)十一月,杨玉环十六岁,被册封为寿王妃。开元二十四年(736),唐玄宗比较宠幸的武惠妃薨,后廷无当帝意者。后得知儿媳杨玉环资质天挺,丽压后宫,遂召内禁中。见杨玉环美貌动人,善歌舞,精通音律,且智算警颖,迎意辄悟,唐玄宗大悦,遂专房宴,宫中号娘子,仪礼与皇后等同。为遮人耳目,开元二十八年十月,唐玄宗度杨玉环为女道士,居太真宫,道号太真。天宝四年(745)七月,寿王另娶韦昭训女儿为妃。杨玉环进宫,被正式封为贵妃。这年她二十六岁,唐玄宗六十岁。中晚唐以后,诗人咏唐玄宗杨贵妃的作品渐多,但对唐玄宗霸占儿媳的秽行,大都讳莫如深。李商隐的这首《龙池》,把讽刺的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对唐玄宗父夺子妻秽行进行了严正的批判。

拼音版

lóngchí

lóngchíjiǔchǎngyúnpíngjiéshēnggāozhòngyuètíng

bànyànguīgōnglòuyǒngxuēwángchénzuìshòu寿wángxǐng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七律圣手)

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