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深不放斜阳度,横披澹墨林沼。断莽平烟,残莎剩水,宜得秋深才好。荒亭旋扫。正著酒寒轻,弄花春小。障锦西风,半围歌袖半吟草。
独游清兴易懒,景饶人未胜,乐事长少。柳下交车,尊前岸帻,同抚云根一笑。秋香未老。渐风雨西城,暗欹客帽。背月移舟,乱鸦溪树晓。
《齐天乐·竹深不放斜阳度》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写宴饮,上片描述宴饮之地丁园的内外景色,下片从眼前的聚宴联想开去,最后写尽兴而归。全词在章法上时宕时收,开阖自如,行文曲直虚实,疏密有致,语言清新,韵律优美。
竹深不放斜阳度,横披澹墨林沼。断莽(2)平烟,残莎(3)剩水,宜得秋深才好。荒亭旋(4)扫。正著酒寒轻,弄花春小(5)。障锦(6)西风,半围歌袖(7)半吟草(8)。
丁园中一大片幽深茂密的竹林拦住了夕阳光,似乎想把夕照美景留住,不肯放它轻易过去。横放斜插的竹枝、竹叶,形成了庞大的阴影,笼罩了林旁的小池塘。丁园四周空旷平坦,远处一缕孤烟在地平线上袅袅飘升;浅浅的河水上浮动着败草残叶,这种景色只有深秋季节才能般配啊。园子里那个荒凉的亭子由于要在那里设宴,所以刚刚才打扫好。秋深风紧,我们正好借酒暖身,但是眼前已不再是早春时来过的景色了。主人用织锦屏风围着荒亭,就阻住了西风的肆虐,见那屏风上面一半绘着美人歌舞图,一半书写有龙飞凤舞般的题辞。
独游清兴易懒,景饶(9)人未胜,乐事长少。柳下(10)交车(11),尊前岸帻(12),同抚云根(13)一笑。秋香未老(14)。渐风雨西城(15),暗欹客帽(16)。背月移舟,乱鸦溪树晓(17)。
如果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来到这里的话,那游乐的兴趣就会很快消失;又如果园中的景点太多,也会使人感到眼花缭乱而无所适从,并且走马观花般的匆匆游览,又会使人觉得乐趣似乎太短促些了。在宴饮时,既可以闲适地坐在柳树下休憩,又能不时回来亭上帽饰交擦互相敬酒,还能够与友人一起出没在假山中间,一笑解千愁。秋天的菊花还未凋残,而秋风秋雨已经静悄悄地光临西城。在亭中饮酒的客人也不知不觉地被西风吹歪了帽子。在一夜欢宴后,背向着西坠的月亮乘舟而归,只听见群鸦已在两岸的树上迎着朝霞聒噪了。
(1)齐天乐:词牌名,又名《台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清真集》《白石道人歌曲》《梦窗词集》并入“正宫”(即“黄钟宫”)。双调一百零二字,前后片各六仄韵。前片第七句、后片第八句第一字是领格,例用去声。
(2)莽:草木深邃处。
(3)莎:莎草,多年生草本。
(4)旋:随后,不久。
(5)春小:指秋季十月。十月为“小春”,故曰“春小”。
(6)障锦:即锦制的步障。古代显贵出行时所用以蔽风寒尘土的行幕,此处以贵人们出行时用的障锦代词中的官员。
(7)半围歌袖:指宴饮时请歌姬唱歌侑酒。。
(8)半吟草:指宴席上主客们吟诗作词
(9)饶:丰富多彩。
(10)柳下:用嵇康典故。《晋书·嵇康传》:嵇康年少时家贫,曾与向秀共同锻铁于大柳树下,以自给。后因才华出众,与魏室通婚,官中散大夫,与同道者交游甚广,为“竹林七贤”之一。此以嵇康代指官员。
(11)交车:指同游者众多。
(12)岸帻:头中掀起,露出前额,作洒脱状。帻,包头巾。此处化用《晋书·谢奕传》:奕在桓温幕中为安西司马,每当桓温在幕府时,他都同往日一样谈笑自如无拘无束,并不为桓温权势所屈。
(13)云根:指园中的山石。云生石上,故以石称“云根”。
(14)秋香未老:指秋菊正盛开。此处化用郑谷《十日菊》:“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秋香,指桂香、菊香。
(15)渐风雨西城:化用潘大临“满城风雨近重阳”诗句。
(16)暗欹客帽:化用晋时孟嘉为桓温参军时,重阳之日在龙山宴饮,因风吹落帽子而潇洒自如,不以为失礼,反被桓温赞赏才华的典故。欹,倾斜。
(17)晓:一作“晚”,一作“绕”,一作“杪”。
《齐天乐·竹深不放斜阳度》这是吴文英创作的一首宴游词,当时作者陪两位官员宴游丁园。夏承焘《吴梦窗系年》云:“此乃四十四岁时作于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