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是唐朝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诗人寓居成都时所作,表达了避俗野居的乐趣。此诗开头二句点明卜居之地,中间四句写草堂幽情幽趣,幽居自得,物各闲暇,结尾二句写草堂远韵,溪通吴会,正可乘兴而下。全诗以“幽”为中心,而幽则体现在水上,故全诗以水为线索,所有景物都和水有关,用字传神是本诗的一大特点,如“齐”字和“对”字便传神地写出了动物闲适的样子。《卜居》全诗笔调欢快,表达出一种欣喜之情,但也隐藏着苦涩与无奈。
浣花溪(1)水水西头(2),主人(3)为卜(4)林塘(5)幽(6)。
在浣花溪水流的上游溪畔,主人选择有树林池塘并且景色幽雅之地为我筹建草堂。
已知出郭(7)少尘事(8),更(9)有澄江(10)销(11)客愁(12)。
他们知道我愿在城外少尘俗之事的地方卜居,这个地方另外还有清澈的江水,以销除我行旅怀乡的愁思。
无数蜻蜓齐(13)上下,一双鸂鶒(14)对(15)沉浮(16)。
我仿佛看到那无数的蜻蜓一齐在天地间飞翔,一对紫鸳鸯同在溪水上出没。
东行万里(17)堪(18)乘兴(19),须向(20)山阴(21)上小舟。
如果兴会所至,这里能够东行万里,须要前往山阴的话,顺水搭舟即可到达。
(1)浣花溪:在四川成都西郊,一名百花潭,锦江上游一段,杜甫结草堂于溪畔。溪,一作“之”,一作“流”。
(2)水西头:浣花溪由西向东流,水西头即在溪之上游。
(3)主人:指当地的亲友,或指剑南节度使裴冕,或是诗人自称,未详。
(4)为卜:即行卜。为,即施行;卜,选择。
(5)林塘:指树林池塘,泛指幽居之所。
(6)幽:僻静,幽雅。
(7)出郭:双关语,喻作者避难入蜀,远离了政治漩涡。郭,即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8)少尘事:没有俗世打扰。尘事:尘俗之事。
(9)更:另外。
(10)澄江:清澈的江水,这里指浣花溪。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澄,清澈静止。
(11)销:消除。
(12)客愁:行旅怀乡的愁思。
(13)齐:一齐。
(14)鸂鶒:水鸟名,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
(15)对:共,同,合。
(16)沉浮:在水上出没。语出《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扬舟,载沉载浮。”
(17)东行万里:即向东行驶万里。
(18)堪:能够、胜任。《尚书·多方》:“惟尔多方,罔堪顾之。”
(19)乘兴:兴会所至,用王子猷典故,下文“山阴”、“小舟”同出于此。
(20)须向:需要前往。须:应当;向,前往,去。
(21)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杜甫青年时期曾南游昊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到过会稽(即山阴)。
《卜居》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诗人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在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喜不自禁地创作这首诗,以表达避俗野居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