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扬子江》是唐代诗人丁仙芝(一作孟浩然诗)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是诗人横渡长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首联直写江岸风光,明朗而空灵。中间两联承首句之“望”字而来,描写了舟行江中的所见之景。这四句诗对仗精工,远近相生,动静结合,声色参杂,极富立体感。尾联以秋声秋叶作结,点出诗人的秋愁,即乡愁。虽然诗中并未明写乡愁,但随着诗情的深入,这种乡愁自然而现,这也是诗人功力所至的表现。
桂楫中流(1)望,空波(2)两畔明。
船行到江心的时候我抬头远望,只见两岸的景色清晰地映照在辽阔的水面上。
林开扬子驿(3),山出润州(4)城。
扬子驿盖在树林的开阔处,而对面的润州城则矗立在群山中。
海尽边阴(5)静,江寒朔吹(6)生。
海的尽头岸边上阴暗幽静,江面上来自北方的秋风吹起了阵阵的寒意。
更闻(7)枫叶下,淅沥度(8)秋声。
枫叶掉落的淅沥声中,岸边送来了秋天的讯息。
(1)桂楫中流:桂楫(jí):桂木做成的船桨,这里指代船。中流:江中。
(2)空波:空明浩瀚的水波。
(3)开扬子驿:开:显现。扬子驿:扬子津旁边的驿站,为沟通长江南北的要津。
(4)润州:唐代州名,故址在今镇江市。
(5)海尽边阴:海尽:长江尽处则达于海,指江水入海之处。边阴:边地的云气。
(6)江寒朔吹:江寒:江上寒意袭人。朔吹:北风。
(7)更闻:更(gèng):又。闻:听到,听见。
(8)淅沥度:淅(xī)沥(lì):拟声词,这里指落叶声。度:度过,此处指传送。
作者丁仙芝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登进士第,直至开元十八年(730)仍未授官,仕途偃蹇,后官仕余杭县(今属浙江)尉,该诗是作者被调任余杭县尉渡过长江时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