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歘见骐驎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题壁画马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为韦偃所画的马图所作,展现了诗人与韦偃之间深厚的友情及艺术上的相互赏识。全诗通过叙述韦偃在离别前为杜甫作画的过程,高度赞扬了韦偃画技的高超,并借画中的骏马寄托了诗人对国家时局的忧虑及对忠良之士的深切期盼,展现了杜甫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此诗虽为古体诗,但结构严谨,层层递进,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是题画诗中佳构。
韦侯(1)别我(2)有所适(3),知我怜(4)君画无敌(5)。
韦君向我告别说要到别处去,他知道我怜爱他,称赞他的画无人能比。
戏拈(6)秃笔扫(7)骅骝(8),歘见骐驎(10)出东壁。
就随手拈起秃笔挥扫画幅骅骝图,两匹骐驎宝马立刻出现在东壁。
一匹龁草(11)一匹嘶(12),坐看(13)千里当霜蹄(14)。
一匹在吃草,一匹在长嘶,看来就要在千里霜雪上放蹄奔驰。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在这危难时刻哪里能真的得到它们,它们能和人同生,也能和人共死。
(1)韦侯:指韦偃。京兆人,唐代画家,善画马。
(2)别我:向我告别。
(3)有所适:要到某一地方去。适,往。
(4)怜:喜爱。
(5)画无敌:指韦画之精妙,世无匹敌。
(6)戏拈:随意取出。
(7)扫:挥笔立成。
(8)骅骝:一作“华骝”,周穆王八骏之一。意即赤色的好马。《史记·秦本纪》:“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穆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
(9)欻见:欻忽,如火光之一闪,言迅速。
(10)骐驎:传说中的一种瑞兽,这里是喻良马。
(11)龁草:吃草。龁,咬,嚼。
(12)嘶:啼叫。
(13)坐看:眼看,马上。
(14)霜蹄:《庄子·马蹄》:“马,蹄可以践霜雪。”此指奔跑着的骏马。
乾元二年(759)腊月,杜甫到达成都。在一些朋友的帮助下,于第二年(上元元年,760)暮春,在成都的郊外浣花溪建成草堂,结束流浪颠簸的生活,暂得安居。韦偃是唐代的画马名家,大概在安史之乱后,他也流落到了成都,与杜甫结识并成了好朋友。上元元年秋天,韦偃有事要离开成都,临走时专程到杜甫的草堂去辞别,他知道杜甫喜欢他的画,在壁上画了一幅马图。杜甫以满腔的激情,特意作了这首《题壁画马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