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是唐末五代时期诗人罗隐所作的一首咏物诗。此诗不同于一般的比兴托物,而是借劝说鹦鹉来吐露自己的心曲。说鹦鹉出语招祸又是作者的自己比况;借劝说鹦鹉来抒泄内心的悲慨,表达了作者寄人篱下忧谗畏讥的抑郁心情。
莫恨雕笼(1)翠羽残(2),江南地暖陇西(3)寒。
不要怨恨被关在华丽的笼子里,也不要痛恨翠绿的毛被剪得残缺不全。江南气候温暖,而你的老家陇西十分寒冷。
劝君(4)不用分明语(5),语得分明出转(6)难。
劝你不要把话说得过于清楚,话说的太清楚,人就愈加喜爱,要想飞出鸟笼就更难了。
(1)雕笼:雕花的鸟笼。
(2)翠羽残:笼中鹦鹉被剪去了翅膀。
(3)陇西:陇山(六盘山南段别称)以西,古传说为鹦鹉产地,俗称其为“陇客”。
(4)君:指笼中鹦鹉。
(5)分明语:学人说话说得很清楚。
(6)出转:指从笼子里出来获得自由。
《鹦鹉》这首诗作于罗隐投靠江东,受到钱镠(liú)礼遇之时。罗隐在晚唐恶劣的生活环境中,经常会产生危机感,再加上他常年抑郁不得志,所以就形成了他愤世嫉俗,关注现实又不断批评现实的个性。这首诗也不例外,他尽管投靠了钱镠,选择“偏安江南”,但是他仍然思念唐代国都长安,仍然不忘自己报效唐皇的理想。他很苦闷,但又无从发泄,这首《鹦鹉》小诗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