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欻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陌上桑》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先写游仙的路程,再写谒见、交游神仙,三写学习和修养成仙之道,四写得道后的遨游,篇末点明虽寿比南山但不忘自己的过失。全诗句式长短错落,语气则急缓相间,造成飘忽荡逸的气势,极恰切地表现了游仙的内容。
驾虹霓(2),乘赤云,登彼九疑(3)历(4)玉门(5)。
驾着五彩的虹霞,乘着红色的云朵,经过玉门关登上九嶷山。
济(6)天汉(7),至昆仑(8),见西王母(9)谒东君(10)。
渡过银河,到达昆仑山,专门拜见西王母和东王公。
交赤松(11),及羡门(12),受要秘道(13)爱精神(14)。
与赤松子和羡门高交流接受成仙和养生的方法保持自己精华灵气。
食芝英(15),饮醴泉(16),柱杖桂枝(17)佩(18)秋兰(19)。
吃灵芝的精华,喝甘美的泉水拄着桂枝的手杖戴着香草。
绝人事(20),游浑元(21),若疾风(22)游欻(23)翩翩(24)。
断绝人世间的功名利禄,尽情的遨游在大自然,就像狂风在吹动。
景未移(25),行数千,寿如南山(26)不忘愆(27)。
在很短的时间里走了数千里,寿命如同南山一样长久也不忘自己的过失。
(1)陌上桑: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相和曲》。曹操只是沿用旧题,内容与古词无关。
(2)虹霓:为雨后或日出、日没之际天空出现的七色圆弧。虹霓常有内外二环,内环称虹,也称正虹、雄虹;外环称霓,也称副虹、雌虹或雌霓。
(3)九疑:山名,又作“九嶷”,或名“苍梧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南。据司马迁《史记》载:舜南巡,死于苍梧,葬在九疑山。
(4)历:经过。
(5)玉门:古关隘名,在今甘肃敦煌西,为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玉,一作“王”。
(6)济:渡河。
(7)天汉:银河。
(8)昆仑:昆仑山,西王母的居所。
(9)西王母: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居昆仑瑶池。
(10)谒东君:道家说东华为男仙居住之处,东方公为男仙之首西华为女仙居住之处,西王母为女仙之首。谒,见,拜见。东君,东王公,西王母的配偶神。
(11)赤松: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12)羡门:羡门高,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13)要秘道:指成仙和养生之道。
(14)精神:指人的精华和灵气。
(15)芝英:灵芝的精华。灵芝,菌类,古人认为服食灵芝可以长生不老。
(16)醴泉:甘美的泉水。
(17)杖桂枝:一本杖枝,无桂字。
(18)佩:带在身上。
(19)秋兰:香草,属菊科,高三、四尺,秋天开淡蓝色小花。
(20)人事:指功名利禄、饮食男女等世俗之事。
(21)浑元:大气,指大自然。
(22)疾风:暴风。
(23)欻:吹动的样子。
(24)翩翩:一作“飘飘”。
(25)景未移:形容时间很短。景:日光。
(26)寿如南山:寿命如南山一样长久。
(27)愆:过错,过失。当指其在过去统一战争。
《陌上桑》此诗是一首游仙诗,游仙诗产生很早,秦代就已出现。到汉末建安时期,由于社会动乱不安,战乱频仍,于是神仙之说盛行,求仙访道,幻想长生成为统治阶层中的一种普遍思潮,游仙诗也开始大量产生。这类诗或歌咏仙山灵域,描写列仙之趣,或借描写仙境以寄托情怀。此诗即曹操为记录自己遨游太空、与神仙交游、受神仙秘道的事而写,作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