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颂·酌

诗经 〔先秦〕 诗经

於铄王师,遵养时晦。

时纯熙矣,是用大介。

我龙受之,蹻蹻王之造。

载用有嗣,实维尔公允师。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周颂·酌》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歌颂周武王战胜殷商,建立丰功伟业的赞歌,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它是《大武》中的一个乐章的歌辞。全诗一章,一共八句。前五句歌颂王师的战绩,并对统兵出征的统帅表示感激之情;后三句说的是周成王任命周公、召公分职而治天下之事。此诗多赞美之辞,文句古奥。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於铄(1)王师(2)遵养时晦(3)

英勇威武的王师,挥兵东征灭殷商。

纯熙(4)矣,是用(5)(6)

周道光明形势好,故有死士佐周王。

(7)受之,蹻蹻(8)王之(9)

有幸承受天之宠,勇武之士投武王。

载用有嗣(10)(11)尔公允师(12)

武王用他去伐商,为国立功美名扬。

注释

(1)於铄:於(wū),叹词。此处表赞美。铄(shuò),通“烁”,光明辉煌。

(2)王师:王朝的军队。

(3)遵养时晦:遵,率领。养,攻取。时:是;一说时势。晦:晦冥,黑暗。

(4)纯熙:大光明。纯,大。熙,兴,光明。

(5)是用:是以,因此。

(6)介:助;一说甲兵;一说善。

(7)龙:借为“宠”,荣宠,光荣,荣幸。

(8)蹻蹻:勇武之貌。

(9)造:诣,到;一说成就;一说借为“曹”,众,指兵将。

(10)载用有嗣:载(zài):乃。用:以。有嗣:有司,官之通称。

(11)实:是。

(12)尔公允师:尔,指周武王。公,通“功”,事业;一说指周公、召公。允:借为“统”,统领;一说信。师:武王之师;一说师法、榜样。

创作背景

《周颂·酌》大约作于西周初年。《毛诗序》云:“《酌》,告成《大武》也。言能酌先祖之道以养天下也。”近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它是《大武》中的一个乐章的歌辞。《大武》原作于周武王伐纣成功告庙之时,当时只有三成。《逸周书·世俘》中也有记载,武王班师回镐京之四月辛亥,“荐俘、殷王鼎,武王乃翼,矢珪矢宪,告天宗上帝。”第四天,“甲寅,谒(告)我(伐)殷于牧野,王佩赤白旂,籥人奏《武》,王入进《万》,献《明明》三终。”故王国维《说勺舞象舞》一文推测,《大武》之六成是原先的三成和《三象》合并的,这六成可以分开来表演,还可以独立表演,于是名称也就随之而不同。

高亨认为《周颂·酌》是《大武》五成的歌诗。《大武》五成的乐舞表现的是周公平定东南叛乱回镐京以后,周成王命周公、召公分职而治天下的史实。当时天下虽然稳定,但仍不能令人放心,所以成王任命周公治左、召公治右,周公负责镇守东南、召公镇守西北,即所谓“戎狄是膺,荆舒是惩”(《鲁颂·閟宫》)。楚先祖熊绎此时受封于丹阳(今秭归附近),为子爵,盖亦有协助镇守江南的用意。

拼音版

zhōusòng··zhuó

shuòwángshīzūnyǎngshíhuì

shíchúnshìyòngjiè

chǒngshòuzhījuéjuéwángzhīzào

zàiyòngyǒushíwéiěrgōngtǒngshī

作者简介

诗经

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