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问答

李白 〔唐代〕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山中问答》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以问答形式抒发作者隐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反映了诗人的矛盾心理。全诗语言朴素,转接轻灵,活泼流利,浑然天成;用笔有虚有实,实处形象可感,虚处一触即止,虚实对比,意蕴幽邃;诗境似近而实远,诗情似淡而实浓。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1)何意(2)(3)碧山(4),笑而不答(5)自闲(6)

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碧山。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7)别有天地(8)非人间(9)

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

注释

(1)余:我,诗人自指。

(2)何意:一作“何事”。

(3)栖:居住,隐居。

(4)碧山:山名,又名“白兆山”,在湖北省安陆市内,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读书处。一说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苍绿。

(5)不答:一作“不语”。

(6)自闲:悠闲自得。闲,安然,泰然。

(7)桃花流水窅然去: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载,东晋时,武陵有一渔人在溪中捕鱼。忽进桃花林,林尽处有山。山有小口。从山口进去,遇一与外界隔绝的桃花源,里边的人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此句暗用其事。窅(yǎo)然:指幽深遥远的样子。一作“宛然”。

(8)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别,另外。

(9)非人间:不是人间,这里指诗人的隐居生活。

创作背景

李白曾经多次隐居山林。他在少年时代,和逸人东严子隐居岷山。出川以后,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开始,李白在安陆(今属湖北)居住十年,曾隐居白兆山桃花岩。《山中问答》此诗当作于开元十七年(729年)或十八年(730年)李白在白兆山桃花岩隐居时期。

拼音版

shānzhōngwèn

wènshānxiàoérxīnxián

táohuāliúshuǐyǎoránbiéyǒutiānfēirénjiān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