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唐代〕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寻陆鸿渐不遇》是唐代诗僧皎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为访友人陆羽不遇之作,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前半部分通过对陆羽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后半部分通过西邻对陆羽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羽的潇洒疏放。诗人选取种养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表现了一种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表达了对陆羽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襟怀和气度的赞美。全诗语言朴实,层次分明,音调和谐。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移家(2)(3)(4)野径(5)入桑麻。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

近种篱边菊(6),秋来未著花(7)

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但是到了秋天也没有开花。

扣门(8)无犬吠,欲去问西家(9)

敲门后未曾听到一声犬吠,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

报道(10)山中(11)归时每日斜(12)

邻人回答他是到山里去了,归来时怕是要黄昏时分了。

注释

(1)陆鸿渐:作者友人,名羽,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誉为“茶圣”。

(2)虽:一作“唯”。

(3)带:近。

(4)郭:外城,泛指城墙。

(5)野径:村野小路。

(6)篱边菊: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著花:开花。

(8)扣门:敲门。

(9)西家:西邻。

(10)报道:回答道。报:回报,回答。

(11)去:一作“出”。

(12)归时每日斜:一作“归来日每斜”。日斜:太阳将落山。

创作背景

陆鸿渐就是陆羽,是皎然的好友,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寻陆鸿渐不遇》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拼音版

xúnhóng鸿jiàn

jiāsuīdàiguōjìngsāng

jìnzhǒngbiānqiūláiwèizhuóhuā

kòuménquǎnfèiwèn西jiā

bàodàoshānzhōngguīshíměixié

作者简介

皎然

皎然

唐代著名诗僧、妙喜寺主持

僧皎然(720—803),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后代,是唐代有名的诗僧、茶僧。活动于大历、贞元年间,有诗名。他的《诗式》为当时诗格一类作品中较有价值的一部。其诗清丽闲淡,多为赠答送别、山水游赏之作。在《全唐诗》编其诗为815—821共7卷, 他为后人留下了470首诗篇,在文学、佛学、茶学等许多方面有深厚造诣。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