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诗

孔融 〔两汉〕 孔融

言多令事败,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华繁竟不实。

人有两三心,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长寝万事毕。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临终诗》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临终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这首《临终诗》作者总结了其政治教训,表明了其政治态度,表达了他护汉贬曹的微言深旨和斥谗指佞的激情愤心。

《临终诗》全诗叙喻错综,笔法参差多变。用典贴切、灵活,层次井然,表现作者临危不乱的沉静心态。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言多令事败(1)(2)(3)不密(4)

言语多了会导致事情失败,容器漏水是由于它不严密。

河溃(5)蚁孔(6)(7),山(8)由猿穴。

河堤溃决从蚂蚁在堤上筑巢开始,山陵崩坏从猿猴逃散可以看出。

涓涓(9)江汉(10)流,天窗(11)冥室(12)

缓缓细流可汇成长江、汉水,明亮的天窗可把幽深的暗室照亮。

谗邪(13)害公正,浮云(14)白日。

说坏话和不正派会危害公正,漂浮的云彩能遮蔽住天空的太阳。

靡辞(15)无忠诚,(16)(17)不实。

华丽的言辞不会有丝毫的诚意,外表华丽纷繁不会有实际的内容。

人有两三心(18)安能合为一(19)

几个人有几条心,又怎能把它们合在一起。

三人成市虎(20)浸渍(21)(22)胶漆(23)

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虎,听者也就信以为真;胶漆长期浸泡在水里,也会解脱掉的。

生存多所(24)长寝(25)万事毕。

一个人活在世上,所忧虑的事情实在太多;只有长眠不醒,才会对万事毫无知觉。

注释

(1)言多令事败:孔融「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常对宾客高谈阔论,并数与曹操争执(见《后汉书》本传),遂被曹操党羽郗虑罗织罪名下狱,此即所谓“言多令事败”也。令,使。「事败」,指被捕下狱。

(2)器:用具,这里指容器。

(3)苦:苦于。

(4)不密:指容器的缝隙处相接不紧密。

(5)河溃:河堤崩溃。

(6)蚁孔:蚂蚁穴。

(7)端:开头,引申为缘由。

(8)坏:崩塌,倾倒。

(9)涓涓:细水流动的样子。

(10)江汉:长江和汉水。

(11)天窗:屋顶上用以通风、采光的窗。

(12)冥室:光线很暗的房间。冥,昏暗。

(13)谗邪:指喜搞谗诽邪行的人。

(14)翳:遮蔽。《古诗十九首》之一:「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宋玉《九辩》王逸注:「浮云行,则蔽月之光;馋佞进,则忠良壅也。」

(15)靡辞:华丽的言辞。《后汉书·孔融传》载曹操《与孔融书》说到孔融与郗虑不和是「群小所构」,自称要破浮华交会之徒。孔融这里是以路粹诬奏之辞为「靡辞」。

(16)华:同「花」,花多而不结实,即华而不实。

(17)竟:终。

(18)两三心:三心二意,心不齐。此谓人们对维护汉室不是忠贞不二。

(19)安能合为一:《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此反其意而用之。

(20)三人成市虎:典出于《战国策·魏策》:「夫市中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谓集市内本来无虎,由于传说的人多,便令人信以为真。此比喻说的人一多,就能使人认假为真。

(21)浸渍:浸泡。

(22)解:溶解,分解。

(23)胶漆:胶水和油漆。

(24)虑:思虑,忧愁。

(25)长寝:即长眠,指死亡。

创作背景

孔融原为北海相。建安元年(196年),青州被袁谭所攻破,城陷出奔。曹操征他为将作大匠,迁少府,以忤曹操免官。当时,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而孔融兴复汉室的政治态度和刚直不倔的性格为曹操所不容,曾发表一些言论对曹操的一些行为表示不满,并加以非议和忤逆,终于在建安十三年(208年)被曹操杀害。在身系囹圄之时,孔融写下了这首《I临终诗》。

文学赏析

诗歌开宗明义,沉痛地惋惜“事败”,即挽救汉王朝的事业到底失败了。孔融平素“喜诱益后进”,引为奥援。身遭罢黜后仍招纳羽翼,“宾客日盈其门”。自称“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杂诗》),公开植党与操抗衡。他又生性疾恶如仇,难守缄默,时复对操冷嘲热讽,“发辞偏宕,多致乖忤”;而且还经常公开炫耀自己“坐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自己嘴巴活像一个漏器,频频漏泄自己的活动信息,隐情溢乎辞表,曹操对此不能不提高警惕和采取对策。器不密则致漏,机不密则害成,事不可能不败。

“河溃”二句,巧喻双关。承“器漏”,仍含深自悔尤,引咎切责。蚁孔导致河堤溃决,猿穴引来大山崩坏。多言多失,不慎小节,造成孔穴,留下空于,足以败乱大事,与此正相类似。更深一层,作者用“山”、“河”二字暗隐汉家山河。蝼蚁卑微善钻,附羶趋利。猿猴能言不离走兽,沐猴而冠,望之不似人君。作者所选取的动物形象,暗比篡汉的野心家,语含谴责,憎恶情烈。

“涓涓不塞,终成江河”(《周金人铭》)。屋顶天窗可以直通青冥幽深。“涓涓”两句似在警戒自己应当守口防意,谨小慎微;又似在暗示窃国篡位,其来浸渐,迹象可征。两解均堪耐人寻绎,似故弄玄虚,有意让人捉摸不定。

下边“谗邪”两句颇为显露。汉成帝时《黄雀谣》有“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句,系喻王莽败坏汉政,饰伪乱真。“谗邪害公正”可能暗引其意。“浮云翳白日”昭示奸臣蔽君迹象,揭发曹操当权、挟持天子实况。

“靡辞”二句表明自己进尽忠言,吐露词华;然而听者逆耳,全无效果。恰如繁花空开,并不结果。又《黄雀谣》中有“桂树花不实,黄雀巢其颠”之句,据《汉书·五行志》引注谓:“桂赤色,汉家象。花不实,无继嗣也。王莽自谓黄,像黄雀巢其颠也。”这里自不排斥作者对操、莽之间的篡逆阴谋,产生联想和比附。

“人有”两句哀叹满朝官员,大多二三其德,不能忠于汉室。“道不同,不相为谋”。自己与这帮人并列朝班,无非貌合神离,终必分道扬镳。此句颇有孤立无援、独木难支之感。

“三人”两句,说明流言可畏。城市本无猛虎,但经三人转述,便可惑乱视听,何况进谗者如郗虑、路粹之流,又决不止三人;而曹操原本疑忌自己,身遭横祸注定难免。此句重在说明造谣传播者多。胶漆一类物质难溶于水,但长期浸渍,同样也会稀释离解。此句重在说明中伤由来已久。

于是作者最终以极其沉痛的语调,作无可奈何的结笔。“生存多所虑”,活着倒是千忧百虑,无时或已,不如“长寝万事毕”,让身死来解脱苦恼,家事、国事、天下事,一齐都听任它了结去罢。

《临终诗》全诗叙喻错综。或单叙,或先叙后喻,或连续用喻,造成笔法参差多变。引事运典灵活,或隐括,或变用。而以双关、假托、暗示、含蓄等讽刺艺术手法,揭示曹操篡汉野心。作者持身贞正,志意高迈,秉性刚直,不畏邪恶,幼龄即曾冒死私藏党人,并与其兄争承官府罪责。又曾因面斥权贵,几遭暗杀。诗如其人,读时如感字里行间透出一种凛然生气,故远非南朝大诗人谢灵运摹拟的《临终诗》所能企及者。

作者简介

孔融

孔融

东汉末年官员、名士、文学家

孔融(153—208),字文举,东汉末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二十代孙。汉献帝时曾做过北海(今山东昌乐东南)相,故人称孔北海。自幼聪颖灵悟,胆识过人,开创“以气为主”的文风,名列“建安七子”之首。后入朝,官至太中大夫。对曹操多所非议,为操所杀。孔融的成就主要在文学上。今存有后人所辑《孔北海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