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倦客如今老矣

史达祖 〔宋代〕 史达祖

倦客如今老矣,旧时不奈春何!几曾湖上不经过。看花南陌醉,驻马翠楼歌。

远眼愁随芳草,湘裙忆着春罗。枉教装得旧时多。向来箫鼓地,犹见柳婆娑。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临江仙·倦客如今老矣》是南宋词人史达祖所作的一首词,词人在上片回忆往昔泛舟游西湖的生活,下片转入对当前的歌妓舞女的描述,抒发了岁月流逝、少年豪兴无存的悲慨,表达了对旧日时光的眷恋。全词言浅意深,风格悲郁。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倦客(2)如今老矣,旧时不奈春何!几曾湖上不经过。看花南陌(3)醉,驻马翠楼(4)歌。

倦客如今已老矣,而春天还像旧时一样,每年都如期来到人间。可是我的心情已与过去大不相同,只能发出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了。回忆以前经常在西湖一带泛舟西湖,观景看花,饮酒听歌,几无虚日。

远眼愁随芳草,湘裙忆着春罗。枉教装得旧时多。向来箫鼓地(5),犹见柳婆娑(6)

云见芳草触动愁思,不免忆起着春罗湘裙的歌童舞女。现在的一些歌妓舞女,她们打扮得比旧时歌伎舞女更加娇艳。西湖边上的婀娜柳枝临风婆娑而舞,只能令人追忆当年之歌喉舞腰而已。

注释

(1)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等。双调五十八字或六十字,皆用平韵。

(2)倦客:词人自指。

(3)南陌:游乐之地。

(4)翠楼:词中指妓馆歌楼。

(5)箫鼓地:一作“歌舞地”。

(6)婆娑:盘旋起舞。

创作背景

权臣韩侂胄当国时,词人是他最器重的堂吏,负责帮他起草文书。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举兵北伐,并败兵而回,词人受到牵连,被免职,发配边疆。根据张镦在嘉泰元年(1201年)辛酉所作的《梅溪词序》推断,词人失势之时应该已近五十岁。《临江仙·倦客如今老矣》当作于词人被罢免、失势之后。

拼音版

línjiāngxiān··juànjīnlǎo

juànjīnlǎojiùshínàichūncéngshàngjīngguòkànhuānánzuìzhùcuìlóu

yuǎnyǎnchóusuífāngcǎoxiāngqúnzhuóchūnluówǎngjiàozhuāngjiùshíduōxiàngláixiāoyóujiànliǔsuō

作者简介

史达祖

史达祖

南宋婉约派重要词人

史达祖(1163—1220),字邦卿,号梅溪,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人。他的词,长于咏物描写,用笔细腻纤巧,颇为传神。史达祖曾事权奸韩侂胄,掌文书,颇有权势。后因韩北伐失败被杀,史达祖也受牵连黥面并贬死外地。可见他的人品远不如姜夔,但他的词典雅工巧,却与姜词相近,汪森云:“姜夔出,句琢字炼,归于醇雅,史达祖等羽翼之”。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