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寄怀契上人

皇甫曾 〔唐代〕 皇甫曾

已见槿花朝委露,独悲孤鹤在人群。

真僧出世心无事,静夜名香手自焚。

窗临绝涧闻流水,客至孤峰扫白云。

更想清晨诵经处,独看松上雪纷纷。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秋夕寄怀契上人》是唐代诗人皇甫曾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知音难觅的感慨,首联以槿花之朝开暮落点出人生无常之义。进而又自喻为人中孤鹤,衬托出了诗人与怀契上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也道出了“心中无一物”的佛学真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佛学底蕴。全诗通过清幽的意象传达给读者一种清冷而又空阔的意境。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已见槿花(1)(2)委露(3),独悲孤鹤(4)在人群。

我早晨看见木槿的花被露打坏,孤特高洁之人独自在人群中悲伤。

真僧(5)出世(6)心无事,静夜名香手自焚。

戒律精严的和尚心中没有烦恼的事情,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点燃名香焚烧。

窗临绝涧(7)(8)流水,客至孤峰扫白云。

听见临近高山陡壁之下的溪水,旅客到了这座山峰也会遥望白云。

更想清晨诵经处,独看松上雪纷纷。

想清晨趺坐这里诵读经书,僧人却在松柏旁赏纷纷落下的雪花。

注释

(1)槿花:木槿的花。

(2)朝:早晨。

(3)委露:被露打坏。委,弃。

(4)孤鹤:比喻孤特高洁之人。

(5)真僧:戒律精严的和尚。

(6)出世:出家,脱离红尘俗世。

(7)绝涧:高山陡壁之下的溪涧。

(8)闻:听闻、听见。

创作背景

《秋夕寄怀契上人》此诗作于大历十年(775)左右。这并非一首泛然相寄的诗,诗人乃是因惊生悔,因悔生悟,因悟生慕,于是作此诗寄上高僧。便算一通大忏悔文。

拼音版

qiūhuái怀shàngrén

jiànjǐn槿huācháowěibēizàirénqún

zhēnsēngchūshìxīnshìjìngmíngxiāngshǒufén

chuānglínjuéjiànwénliúshuǐzhìfēngsǎobáiyún

gèngxiǎngqīngchénsòngjīngchùkànsōngshàngxuěfēnfēn

作者简介

皇甫曾

皇甫曾

唐代诗人

皇甫曾(723—785),字孝常。行十六,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郡望安定(今甘肃泾川)。天宝十二载(753)进土。大历初,宫殿中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南返,在湖州与皎然、颜真卿等联句唱和。后又官阳翟令。与兄冉齐名,俱工诗,时号“二皇甫。”《全唐诗》存诗48首,编为1卷。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