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行军张司马罢使回

刘长卿 〔唐代〕 刘长卿

时危身赴敌,事往任浮沈。

末路三江去,当时百战心。

春风吴苑绿,古木剡山深。

千里沧波上,孤舟不可寻。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送行军张司马罢使回》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送别友人张继的诗作,前半从时局和个人切入,肯定张继虽历经浮沉仍心系社稷的壮志;后半则转向诗人自己,以春风绿草、明月归云等意象寓含别后深情与自身被贬的哀愁。全诗情感丰富,前半慷慨激昂,后半委婉哀伤,流转自然,展现了刘长卿诗作风格由慷慨渐向哀婉的转变过程。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时危(2)赴敌(3),事往任浮沈(4)

时局动荡不安你挺身而出奔赴前线抵御敌人,如今战事已毕,过往经历就任凭它在岁月浮沉。

末路(5)三江(7)去,当时(6)百战心。

你将踏上归途去往三江之地,但那颗在战场上锤炼出的坚韧不拔的心,却依然炽热如初。

春风吴苑(8)绿,古木剡山(9)深。

吴地的园林将披上嫩绿的新装,生机盎然;而剡山深处,古老的树木郁郁葱葱,更显幽深静谧。

千里沧波(10)上,孤舟(11)不可寻。

而我乘一叶孤舟,在辽阔无垠的江面上渐渐远去,身影消失在千里外的苍茫水域之中,让人难以寻觅。

注释

(1)张司马:即张继,中唐诗人,字懿孙,襄州人。

(2)时危:时势危难。

(3)赴敌:一作“赴越”。

(4)浮沈:比喻盛衰和升降。这里指诗人与张司马二人的官职变迁。时诗人被贬为长洲尉摄海盐令。

(5)末路:一作“万里”。

(6)当时:一作“孤舟”。

(7)三江:《国语》韦昭注以吴江、钱塘江、浦阳江为三江。

(8)吴苑:即长洲苑,吴王之苑。一作“吴渚”。

(9)剡山:即剡溪两岸之山。在今浙江省嵊县境内,即曹娥江上游。这里泛指越地。

(10)沧波:一作“沧洲”。原指水边。因隐者多中意于彼,故常代指隐士居处。

(11)孤舟:一作“归云”。

创作背景

乾元元年(759)二月,刘长卿在长洲尉上因刚而犯上入狱,旋即贬为南巴(今广东电白县东)尉。自此以后,他的诗风由盛唐之风转为中唐之风,《从军六首》中的慷慨悲壮之气,不复再见,多的是个人失意的苦闷和羁旅愁怀,风格走向工秀细淡。《送行军张司马罢使回》这首送给张继的诗,就是这时候的作品。此时刘长卿仍在长洲,而送走张继后,他自己便要动身去南巴贬所了。

拼音版

sòngxíngjūnzhāngshǐ使huí

shíwēishēnshìwǎngrènshěn

sānjiāngdāngshíbǎizhànxīn

chūnfēngyuàn绿shànshānshēn

qiāncāngshàngzhōuxún

作者简介

刘长卿

刘长卿

唐朝时期大臣、诗人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