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江煎茶

苏轼 〔宋代〕 苏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汲江煎茶》是北宋诗人苏轼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该诗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谪居心情写得甚为含蓄;显著特征为,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活水(1)还须活火(2)烹,自临钓石取深清(3)

煎茶要用流动的活水和旺盛的炭火来烹煮,便亲自到钓石处取水煎茶。

大瓢贮月(4)归春瓮,小杓分江(5)入夜瓶。

明月倒映在江面, 用瓢舀水,仿佛在舀明月,倒入瓮中;再用小勺分取,装入瓶中。

茶雨(6)(7)煎处(8),松风忽作泻时声。

煮沸时茶沫如雪白的乳花在翻腾漂浮,倒出时似松林间狂风在震荡怒吼。

枯肠未易禁三碗(9),坐听荒城长短更(10)

清澈醇美使枯肠难以三碗为限,坐着倾听荒城里长更与短更相连。

注释

(1)活水:刚从江中打来的水。

(2)活火:有焰之炭火。

(3)深清:指既深又清的江水。

(4)贮月:月映水中,一并舀入春瓶,因此说是“贮月”。

(5)分江:从江中取水,江水为之减了分量,所以说是“分江”。

(6)茶雨:一作“雪乳”,指煮茶时汤面上的乳白色浮沫。

(7)翻:煮沸时滚动。

(8)脚:茶脚。

(9)枯肠未易禁三碗:是说面对如此好茶也喝不上几碗。卢仝《谢孟谏议寄新茶》:“三碗搜枯肠。”此反用其意。未易:不容易。禁:承受。

(10)长短更:指报更敲梆子的次数,少者为短,多者为长。更:打更。

创作背景

《汲江煎茶》此诗作于元符三年(1100),作者被贬在儋州(海南岛惯县),这首诗就是这一年的春天在儋州作的。

拼音版

jiāngjiānchá

huóshuǐháihuóhuǒpēnglíndiàoshíshēnqīng

piáozhùyuèguīchūnwèngxiǎosháofēnjiāngpíng

cháfānjiānchùjiǎosōngfēngzuòxièshíshēng

chángwèijīnsānwǎnzuòtīnghuāngchéngchángduǎngēng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