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汲江煎茶》是北宋诗人苏轼写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关于茶道的七律,诗中描写了从取水、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该诗表现了诗人通达从容的人生态度,谪居心情写得甚为含蓄;显著特征为,构思奇特,描写精美细致,笔风清新简淡。
活水(1)还须活火(2)烹,自临钓石取深清(3)。
煎茶要用流动的活水和旺盛的炭火来烹煮,便亲自到钓石处取水煎茶。
大瓢贮月(4)归春瓮,小杓分江(5)入夜瓶。
明月倒映在江面, 用瓢舀水,仿佛在舀明月,倒入瓮中;再用小勺分取,装入瓶中。
茶雨(6)已翻(7)煎处脚(8),松风忽作泻时声。
煮沸时茶沫如雪白的乳花在翻腾漂浮,倒出时似松林间狂风在震荡怒吼。
枯肠未易禁三碗(9),坐听荒城长短更(10)。
清澈醇美使枯肠难以三碗为限,坐着倾听荒城里长更与短更相连。
(1)活水:刚从江中打来的水。
(2)活火:有焰之炭火。
(3)深清:指既深又清的江水。
(4)贮月:月映水中,一并舀入春瓶,因此说是“贮月”。
(5)分江:从江中取水,江水为之减了分量,所以说是“分江”。
(6)茶雨:一作“雪乳”,指煮茶时汤面上的乳白色浮沫。
(7)翻:煮沸时滚动。
(8)脚:茶脚。
(9)枯肠未易禁三碗:是说面对如此好茶也喝不上几碗。卢仝《谢孟谏议寄新茶》:“三碗搜枯肠。”此反用其意。未易:不容易。禁:承受。
(10)长短更:指报更敲梆子的次数,少者为短,多者为长。更:打更。
《汲江煎茶》此诗作于元符三年(1100),作者被贬在儋州(海南岛惯县),这首诗就是这一年的春天在儋州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