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书剑滞燕京,更值秋来百感并。
台上何人延郭隗,市中无处访荆卿。
云浮万里伤心色,风送千秋变徵声。
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寻驺卒话平生。
《都门秋思四首》是清代诗人黄景仁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描述作者流寓京师以来的景况及种种感慨。全诗多寒苦语、颓废语,亦多愤激语、孤傲语,怆人心神,又景中寓意,景中含情,意蕴丰富,感情真切。
四年书剑(1)滞燕京,更值秋来百感并(2)。
滞留在燕京四年过着书剑飘零生活,更遇到秋天来临 让人百感交集。
台上何人延郭隗,市中无处访荆卿(3)。
黄金台上有什么人延请郭隗,燕国街市中没有地方可以寻访荆卿。
云浮万里伤心色(4),风送千秋变徵声(5)。
云朵在万里碧空中漂浮起让人产生愁思的伤心之色,秋风送来凄凉悲壮的变徵乐声。
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寻驺卒话平生(6)。
我自己想高声歌唱却欲唱不了,还是寻找身份低贱之人聊聊平生志趣。
(1)书剑:即书剑飘零。
(2)百感并:百感交集。
(3)台上何人延郭隗,市中无处访荆卿:上句意近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昭王白骨萦烂草谁人更扫黄金台。”用郭隗典事,《述异记》卷下:“燕昭王为郭隗筑台,今在幽州燕王故城中,土人呼为贤士台,亦谓之招贤台。”下句用燕市狗屠典事。
(4)云浮万里伤心色:写游子愁思。云浮万里,用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之意。李化龙《蟂矶春望》:“故国千年王气尽,浮云万里客心孤。”
(5)变徵声:凄凉悲壮之调,典出《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将入秦,燕太子丹携宾客白衣冠相送,至易水之上,“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变徵,古音阶之一,古乐分宫、商、角、徵、羽五声,又有变宫、变徵二声。
(6)好寻驺卒话平生:用刘孝绰故事。《南史·刘孝绰传》:“每于朝集会同,处公卿间,无所与语,以呼驺卒,访道途间事。由此多忤于物,前后五免。”杨掌生《京尘杂录》卷四《梦华琐簿》:“黄仲则居京师,落落寡合,每有虞仲翔青蝇之感,权贵人莫能招致之,日唯从伶人乞食,时或竟于红氍毹上现种种身说法粉墨淋漓,登场歌哭,谑浪笑傲,旁若无人。驺卒,掌管车马的差役,亦泛指一般仆役、身份低贱之人。
黄景仁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年(1775)入京,虽赴召试,取二等,充武英殿书签官,与家人暂得团聚,但“以家室累大困”,家人亦深受连累,“差免作流民”,家境日益困顿,心情极为悲苦。这组诗当作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当时作者收入不足以供衣食之需,深感居大不易,有感而作此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