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秋已暮》是五代词人冯延巳(一作牛希济,一作成幼文)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描上片描绘出一幅秋林晓行图,并且由这一片秋色引发思妇对情人别后境况的悬想,清楚地写出羁愁,下片用曲笔写闺妇因怀念情人、思绪不断而彻夜难眠。全词写景如画,情景交融,逼真地刻画出闺妇孤寂凄苦的心绪。
秋已暮,重叠关山(1)岐路。嘶马摇鞭何处去,晓禽霜满树。
分别时正是秋暮,关山重重连着条条远路。征马嘶鸣,你挥着鞭儿将驰向何处。鸟儿默默地看着你远去,清晓的寒霜满树。
梦断禁城(3)钟鼓,泪滴枕檀(4)无数。一点凝红(5)和薄雾,翠蛾(6)愁不语。
紫禁城中的声声钟鼓,惊断梦忆往事的追溯,梦醒时檀枕上泪滴无数。一点红日如血的殷红,殷红凝和着薄薄的晨雾,翠眉锁愁却无人相诉。
(1)关山:泛指关塞和山岳。
(2)歧路:岔道。
(3)禁城:宫城。
(4)枕檀:即檀枕。
(5)凝红:指溶有脂粉的眼泪。
(6)翠蛾:指女子黑而细长的眉毛。
《谒金门·秋已暮》此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就内容来看,当是作者为抒发羁愁离怀而作。关于本词作者,一说是牛希济,一说是成幼文,一说是冯延巳,据湖北大学中文系教授曾昭岷考证,当是冯延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