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

李白 〔唐代〕 李白

我来扬都市,送客回轻舠。

因夸楚太子,便观广陵涛。

仙尉赵家玉,英风凌四豪。

维舟至长芦,目送烟云高。

摇扇对酒楼,持袂把蟹螯。

前途倘相思,登岳一长谣。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点明“送别”,第二、三联连用三个典故,隐讳地表达了他欲起沉疴、救危世的想法,以及对赵炎的赞赏,第四、五联交待送别情景,末联是作者对友人的叮嘱,集中体现李白对告别友人的殷殷之情和豪放气质。全诗是信笔写来,但落笔错落有致,描写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一气呵成,体现了作者驾御文字的非凡能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我来扬都市(3),送客回轻(4)

我这次的建康之行,是为送朋友溯江返回归程。

因夸楚太子,便观广陵涛。

他是像当年楚公子听人夸健广陵潮水,专程来听涛声。

仙尉(5)赵家玉(6),英风凌四豪(7)

你像汉代仙尉梅福一样,是赵家的宝玉,有出息,英风凌驾于平原君等四豪之上。

维舟(8)至长芦,目送烟云高。

令人难忘的是停船在长芦。你乘舟到了长芦,尽目之处,烟云辽阔。

摇扇对酒楼,持袂(9)把蟹螯(10)

手把蒲扇,一边摇扇,一边喝金陵美酒,食长江蟹鲜,话离别之情。

前途倘相思,登(11)一长(12)

当你想起我之时,就登高长歌来抒发思念之情。

注释

(1)赵少府:即赵炎。河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中任当涂县尉,后任六合县尉。少府,一作“明府”。

(2)长芦:唐时在淮南道扬州之六合县南二十五里,即今江苏南京市大厂区长芦镇。

(3)扬都市:南北朝时期人们对六朝都城的并称。这里指的是“建康”(今南京)。

(4)舠:刀形小船。

(5)仙尉:典出《汉书·梅福传》。梅福,字子真,九江寿春人。

(6)赵家玉:即指赵少府。

(7)四豪: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公子,即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以收养宾客,招致人才著称。

(8)维舟:大绳以系船。

(9)持袂:握住或卷起衣袖。

(10)把蟹螯:拿着螃蟹的大鳌。

(11)岳:高山。

(12)谣:有章之曲称为“歌”,无章之曲称为“谣”。

创作背景

《送当涂赵少府赴长芦》此诗是作者在长芦送别当涂县尉赵炎时所作。据马鞍山市当涂县地方志办公室编《李白与当涂》一书认为,他们送别的时间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夏秋之交,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那一年安史之乱爆发了,唐朝开始由盛极而走向衰败,社会矛盾不断出现。

拼音版

sòngdāngzhàoshǎozhǎng

láiyángdōushìsònghuíqīngdāo

yīnkuāchǔtàizibiàn便guānguǎng广língtāo

xiānwèizhàojiāyīngfēnglíngháo

wéizhōuzhìzhǎngsòngyānyúngāo

yáoshànduìjiǔlóuchímèixièáo

qiántǎngxiāngdēngyuèzhǎngyáo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