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定后戏赠

杜甫 〔唐代〕 杜甫

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耽酒须微禄,狂歌托圣朝。

故山归兴尽,回首向风飙。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官定后戏赠》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首联写不做河西尉的原因,颔联写诗人任右卫卒胄曹比县尉至少要自由一些。诗人并不是贪图个人的逍遥,而是一句牢骚、反讽语,表达了自己的无奈。颈联说明了诗人任率府的原因。杜甫有点啼笑皆非,困守长安十年,却换来如此结果,所以便写了这首自我解嘲的诗来赠自己。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不作河西(2)(3),凄凉为折腰(4)

不愿接受朝廷授予的河西县尉一职,因为它要我凄凉地屈身事人。

老夫怕趋走,率府且逍遥。

我害怕忙乱地奔走,还是做右卫率府参军比较清闲自在。

耽酒须微禄,狂歌(5)圣朝。

微薄的俸禄能让我保持饮酒的爱好,放声高歌敬谢我朝的庇荫。

故山(6)归兴尽,回首向风(7)

回乡归隐的想法已经扫去,回首时对着狂风思绪万千。

注释

(1)戏赠:指杜甫赠给自己。

(2)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唐玄宗时置河西节度使管辖甘肃及河西走廊。

(3)尉: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

(4)折腰:鞠躬下拜,表示屈身事人。这里是用陶渊明“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儿”的典故。

(5)托:信赖,凭借。

(6)故山:旧山,喻家乡。

(7)飙:狂风。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杜甫被任河西县尉,他不肯作,才改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正八品下)。这是一个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锁钥的官儿,和他平素“致君尧舜”的政治抱负,未免相差太远,杜甫有点啼笑皆非,所以便写了《官定后戏赠》这首自我解嘲的诗来赠自己。名为戏,其实很伤心,据《夔府书怀》诗:“昔罢河西尉,初兴蓟北师。”则此诗当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年)十月前后。

文学赏析

《官定后戏赠》这首诗名虽为“戏赠”,实际上杜甫的心情很伤心、愤懑和无奈,寓讽于“戏”中。素怀“致君尧舜上”宏志的杜甫,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样一个小官,品秩是从八品下,长安困守十年,却换来如此令人啼笑皆非的结果,未免使得诗人心寒,然而迫于生计,却只好屈就,本诗中流露出其授官后这种既不情愿又感无奈的复杂心情。

这首八句流衍而下,一脉相承。诗人首联写不做河西尉的原因:县尉对待官长要巴结逢迎,对待百姓则要鞭打逼榨,并且有时候自身也难免要受到鞭笞之辱。

颔联写诗人任右卫卒胄曹比县尉至少要自由一些。诗人并不是贪图个人的逍遥,而是一句牢骚、反讽语,表达了自己的无奈。颈联说明了诗人任率府的原因:有俸禄可以买酒,在当今圣明的朝廷的托庇下可以纵饮狂歌,无所顾忌。这里其实是牢骚语、语,也就是“戏语”,杜甫当官并不是为了那点俸禄,但这样的闲散微小官职,又怎能做出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大事。杜甫此时的家在奉先,因为这个官职的羁绊而不能回家,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