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三首》是汉末三国时期诗人刘桢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运用比兴之法,分咏蘋藻、松柏、凤凰三物,诗人以蘋藻、松柏、凤凰高洁、坚贞的品性、远大的怀抱,勉励其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亦以自勉。全诗长于比兴,文字平实,言简意明,风格古朴。
泛泛(1)东流水,磷磷(2)水中石。
山涧里溪水顺畅地向东流去,溪水清澈,水中的石头清晰可见。
蘋藻(3)生其涯,华叶(4)纷扰溺。
蘋藻这些水草在水边默默地生长,十分茂盛,随着微波轻轻荡漾。
采之荐宗庙,可以羞(5)嘉客(6)。
采集它们可以用作宗庙祭祀,可以进献给尊贵的宾客。
岂无园中葵?懿(7)此出深泽。
难道没有菜园中的冬葵这种珍贵的蔬菜可以用来进献吗?这是因为蘋藻来自幽远的水泽,更加美好可贵。
(1)泛泛:水流貌。
(2)磷磷:形容石头色彩鲜明。
(3)蘋藻:水草名,古人常采作祭祀之用。
(4)华叶:花与叶。
(5)羞:通“馐”。
(6)嘉客:佳客,贵宾。
(7)懿:美好。
刘桢生逢乱世,遭遇坎坷,但文名早为乡梓所重。除《太平御览》 引《文士传》 所记“少以才学知名,年八、九岁能诵《论语》、《诗》、赋数万言,警悟辩捷,所问应声而答,当其辞气锋烈,莫有折者”,曹植《与杨德祖书》亦谓“公干振藻于海隅”。他“贫居晏里闹,少小长东平。河充当冲要,沦漂薄许京“(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 诗),因战乱离开家乡, 漂泊到中原的许(今河南许昌)一带。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政治社会, 使他对现实生活有深切的体验,不仅没有产生对人生、前途的厌倦空幻之感,作品中还充分表现出积极进取的理想因素。《赠从弟》 诗三首便写于此时。同时刘桢是一位很有骨气的文士。据《典略》记载,一次曹丕宴请诸文学,席间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皆伏”,唯独刘桢“平视”,不肯折节。曹操恨他“不敬”,差点砍了他的脑袋。以这样的气骨作诗,其诗自能“挺挺自持”,“高风跨俗”。《赠从弟三首》,就带有这样的气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