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娘墓,虎丘道。
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
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
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
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真娘墓》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杂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真娘墓的荒凉景象,表达了对真娘这位美丽而薄命红颜的深切同情与怜惜,也反映了诗人对世间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诗人将真娘的青春美貌比作初绽的桃李荷花,而她的悲惨命运则如同这些花朵遭受风霜摧残,短暂而令人痛惜。全诗对比鲜明,意象生动,意境深远,含蓄深致,三、七字句交错使用使诗作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增强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
真娘(1)墓,虎丘道。
真娘的坟墓,静静地坐落在通往虎丘的小径旁。
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
我未曾有幸亲眼见过真娘镜中那如花似玉的面容,只能见到她墓前那片片荒草随风摇曳。
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
如同寒霜摧残了娇艳的桃李,狂风折断了清雅的莲花,真娘离世时正值青春年少,芳华正茂。
脂肤(2)荑手(3)不牢固,世间尤物(4)难留连(5)。
她那柔滑的肌肤,纤细的手指,都未能抵挡住岁月的无情,一切美好的事物总是难以长久留于人间。
难留连,易销歇(6),塞北花,江南雪。
美好难以留住,容易消逝,就像那塞北短暂盛开的花朵,江南转瞬即逝的雪花。
(1)真娘:又作贞娘。吴中名妓,时人比之苏小小,死后葬于吴宫之侧。其墓在今江苏苏州市虎丘山寺侧。
(2)脂肤:即肤如凝脂,比喻皮肤洁白柔滑。
(3)荑手:手指如初生的茅草芽纤细白嫩。荑(yí),初生的茅草芽。此处用来比喻女子手的纤细白嫩。
(4)尤物:特异突出的人物,古时特指美貌女子。
(5)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此处可作留不住、难存留解。
(6)销歇:休止,消失。
《真娘墓》这首诗作于宝历二年(826),时白居易为苏州刺史。白居易的一生中,十分关心妇女的命运,曾经写下不少的诗作,从多角度反映在封建社会压迫下妇女们的不幸遭遇,其中包括那些沦为歌妓的少女们,对她们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真娘墓》就是其中一首。真娘是唐代苏州著名的歌妓。据说她本是一个姓胡人家的女儿,父母双亡,孤苦伶仃,被骗堕入青楼,因容貌姣美、擅长歌舞而成为名噪一时的吴地佳丽。但她人品高洁,守身如玉,立志不受侮辱,为反抗鸨母的压迫而投缳自尽,葬身虎丘,墓在剑池之西的虎丘寺侧。白居易在宝历元年(825)出任苏州刺史时,在一年多的任期内,曾十二次游历虎丘,并重开虎丘寺路,种植桃李莲荷二千余株。并且在这一时期凭吊真娘墓时,怀着无限惋叹之情写下了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