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镇

骆宾王 〔唐代〕 骆宾王

旅客春心断,边城夜望高。

野楼疑海气,白鹭似江涛。

结绶疲三入,承冠泣二毛。

将飞怜弱羽,欲济乏轻舠。

赖有阳春曲,穷愁且代劳。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蓬莱镇》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此诗中写蓬莱夜望,抒发愤懑愁苦之情,前两句写诗人触景伤怀,三、四句写海水蒸腾、白鹭如涛的景象,第五至八句抒发诗人身世艰难的愁苦情怀,最后两句写诗人高洁的情操。这首诗对仗工整,语言凝重情浓,婉转含蓄,韵味深长,富有感染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旅客春心(2)(3),边城夜望高。

春日所引发的思绪让我更加伤感,夜晚看到的蓬莱镇显得更加高大。

野楼(4)(5)海气(6)白鹭(7)似江涛。

郊外的楼台像是海市蜃楼,一群群白鹭起伏的样子仿佛翻滚的波涛。

结绶(8)疲三入(9),承冠泣二毛(10)

多次出仕感到极度疲倦,戴着官帽为花白的头发而哭泣。

将飞(11)弱羽(12),欲济(13)轻舠(14)

想要飞翔却苦于翅膀软弱,想要渡河又没有轻快的小舟。

(15)阳春曲(16),穷愁且代劳。

幸好还有高雅的《阳春曲》,帮助我排解烦愁。

注释

(1)蓬莱镇:唐贞观八年(634)设蓬莱镇,唐神龙三年(707)始改镇为县。即山东蓬莱市。

(2)春心:指春日的伤感心情。

(3)断:言感伤到极点。

(4)野楼:城外山野上的楼。这里指在丹崖山上的蓬莱阁等建筑群。因诗人在蓬莱镇向外看,故曰野楼。

(5)疑:同“凝”。

(6)海气:海上的云雾之气。

(7)白鹭:鸟名。腿高,嘴长,全身羽毛雪白,多活动于湖沼江河岸边。

(8)结绶:束结系印的带子。比喻出仕作官。绶,古时用以系印的丝带。

(9)疲三入:指官场中的升降浮沉,有三进三出之意。疲,疲惫不堪。

(10)二毛:指人老头发斑白,黑、白两种头发兼有。

(11)怜:叹惜、哀怜。

(12)弱羽:翅膀幼弱无力。

(13)乏:少,没有。

(14)轻舠:轻快的小船。

(15)赖:依赖,依靠。

(16)阳春曲: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意言“阳春曲”是较高级的歌曲。这里借喻自己的信念与情操的坚强和高洁。

创作背景

《蓬莱镇》这首诗写于开耀元年(681)春天,时诗人出狱不久,奉命出差燕齐,在路过登州蓬莱镇的时候,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文学赏析

《蓬莱镇》此诗中写蓬莱夜望,抒发愤懑愁苦之情。诗的开头两句就开门见山,点出诗人的心境。一个“断”字,一个“高”字,道出了诗人无限感伤之情。

三、四句是描写景物,远处一座座的楼台凝结着海上的雾气,蒸腾而上;白鹭似江水的波涛,在静夜里起伏飘荡。如此优美安闲的景物,自然而然地勾起了诗人的忆旧之情。

诗的第五至第八句正是抒发诗人身世艰难愁苦的情怀,道出了官场受挫、头发斑白、欲飞不能、欲渡少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从而使“春心断”的原因昭然若揭。

骆宾王本是才华出众,很想有所作为的人。他屡次上书议论时政,以求匡救政治弊端,却受到种种打击,沉沦下僚,甚至被诬入狱,不到四十岁年纪就头发斑白,难怪他在承冠见白发时难过得要掉眼泪。诗人在另一首《在狱咏蝉》诗中,曾自比秋蝉,总想振翅奋飞,但“露重飞难进”正与此诗“将飞怜弱羽”为同一含义。最后两句写出诗人高洁的情操。“赖有阳春曲”,不管怎样穷愁潦倒,也要洁身自好,永远进取。诗的前八句对仗工整,语言凝重情浓,富有感染力,后两句婉转含蓄,韵味深长。

作者简介

骆宾王

骆宾王

唐代著名诗人

骆宾王(约626—684),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讨武曌檄》,兵败后不知所终,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宾王文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