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风·采葛》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表达的是一种急切的相思情绪,历来众说纷纭,有淫奔说、惧谗说、怀友说、戍卒思妇说多种观点,今多解为思念恋人的诗。全诗三章,每章三句。诗人用夸张手法描写心理活动,很有特色。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
彼采萧(1)兮,一日不见,如三秋(2)兮!
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
彼采艾(3)兮!一日不见,如三岁(4)兮!
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
(1)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艾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2)三秋:三个秋季。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3)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子供药用,可制艾绒灸病。
(4)岁:年。
《国风·王风·采葛》关于此诗的背景,由于没有具体内容,旧说随意性很大,如《毛诗序》以为是“惧谗”,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朱熹《诗集传》则斥为“淫奔”之诗,说“采葛所以为絺綌,盖淫奔者托以行也。故因以指其人,而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吴懋清《毛诗复古录》则以为采葛(萧、艾)比喻平时蓄养人才,“临时方获其用,若求之太急……一日则如三月之久”;牟庭《诗切》又说是“刺人娶妻……而徒溺其色,一日不见,则思之如三月之久”;姚际恒、方玉润、吴闿生却一致认为是怀友忆远之诗,方氏申述云:“夫良友情亲如夫妇,一朝远别,不胜相思,此正交情深厚处,故有三月、三秋、三岁之感也!”(《诗经原始》)近人则多主恋歌说。闻一多指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风诗类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