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毛泽东 〔近代〕 毛泽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者根据照片的内容和生活的实际情况,塑造了“劲松”和“仙人洞”两个主要形象,然后让“暮色”“乱云”“险峰”等次要形象作为背景,从而构成了庐山仙人洞这一“无限风光”的艺术境界,蕴含着一种深刻的哲理,表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全诗语言通俗自然,风格含蓄遒劲,寄情于景,寓理于景,形象生动,气势宏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暮色苍茫看劲松(3),乱云飞渡仍从容(4)

看那苍茫暮色中遒劲有力的松树,乱云飞快地走过它的身旁,犹自从从容容。

天生(5)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6)

这里有个天然而生的仙人洞,无穷无尽的风光,其实在那最险峻的绝顶高峰。

注释

(1)李进:即江青。

(2)仙人洞:在庐山佛手岩下,牯岭之西,历来为游庐山必到之处。海拔一千零四十九米,飞崖绝壁,古木参天。洞是自然形成的,高约两丈,深广各三四丈,相传为唐朝仙人吕洞宾所居,后来明代仙人周颠也曾在此修行。洞中有石建的吕祖龛,龛后有一滴泉,泉水自岩上滴下,终年不断,环以石栏,名为“一滴泉”。洞外有白鹿升仙台,台上还有“御碑亭”,亭中树立着“周颠仙碑”,系明太祖朱元璋亲笔书写。

(3)劲松:挺立在山崖上的松树。

(4)仍从容:指飞渡的乱云从容不迫。

(5)天生:天设地造,未加人工修饰。

(6)险峰:在山崖上才能领略到这样这样无限的风光。

创作背景

1961年8月下旬至9月下旬,中共中央在庐山举行工作会议,讨论工业、财贸、教育、科技等问题,以便深入贯彻“调整、巩固、充分、提高”的八字方针,是国民经济走出困境。由于时处“三年困难”时期,一方面有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的封锁及施加压力,另一方面由于作者本人在前一时期的失误,作者此时的心态较为复杂,处境也相当困难。作诗之日,是作者引以为豪的“秋收起义”三十四周年纪念日。因此,作者此时心中虽有忧愤苍凉成份,但更多的却是作者性格中的坚韧自信及不畏压力的奋争精神。本诗写于1961年9月9日,首次发表于1963年12月版《毛泽东诗词》。

拼音版

jué··wèijìntóngzhìsuǒshèshānxiānréndòngzhào

cāngmángkànjìnsōngluànyúnfēiréngcóngróng

tiānshēngxiānréndòngxiànfēngguāngzàixiǎnfēng

作者简介

毛泽东

毛泽东

无产阶级革命家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