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挐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
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三四点,穿破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百字令·秋光今夜》是清代文学家厉鹗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从听觉方面写乘船夜过七里滩时的景色,重点在刚出发时的思绪、行动和见闻;下片从视觉方面写月夜下七里滩的美景,由近而远,展现了一幅“桐江夜月图”。全词清俊秀逸,气象不俗,宛如画境,以写景为主,又融入对古代高士的崇敬之情和超然物外、情景神会的独特感受。
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在一个月夜渡过七里滩,见到的风光景色奇异无比。我吟诵此词,声音差不多传遍各山。
秋光今夜,向桐江(1),为写当年高躅(2)。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3)。万籁(4)生山,一星在水(5),鹤梦(6)疑重续。挐音(7)遥去,西岩渔父初宿(8)。
今夜秋月的光,正洒向桐江。像专为照耀严光高隐的足迹。风景夜露都不是人世所有,我独坐船头吹奏竹笛。无数秋声产生于群山,星月倒映在水中,我怀疑又在驾鹤成仙的梦里。远处传来了船桨划水声,那是渔翁傍着西岩刚刚歇宿。
心忆汐社沉埋(9),清狂(10)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11)三四点,穿破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12),帆影摇空绿(13)。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心中回忆谢翱被葬在这里,从那以后再不见狂放不羁的人,使我感到孤独。流萤静静地闪着三四点冷光,穿过了前湾的茅屋。清净的林中藏着烟雾,山峰高得遮住了月,帆影摇晃在倒映翠峰的绿水里。我乘船随着流水飘荡,远处的白云静卧深谷。
(1)桐江:也称“桐庐江”,即钱塘江流经浙江省桐庐县的一段。
(2)当年高躅:当年高人严光隐居的遗踪。严光,字子陵,东汉会稽余姚人。与刘秀同学,刘秀称帝,他改名隐居。后刘秀召他入京,授谏议大夫,不受,归隐富春山。后世把他居游、垂钓之地名为严陵滩、严陵山、严陵钓台(亦称西台),均在桐江岸边。躅,足迹。
(3)吹竹:吹竹笛。
(4)万籁:各种秋声。
(5)一星在水:星月倒映在水里。严光曾被指为客星夜侵帝座。
(6)鹤梦:驾鹤成仙的梦。陆游《秋夜》:“露浓惊鹤梦,月冷伴蛩愁。”
(7)挐音:船桨拨水的声音。挐,通‘‘挠”,船桨。《庄子·渔父》:“方将杖挐而引其船。”
(8)西岩渔父初宿:化用柳宗元《渔翁》中“渔翁夜傍西岩宿"句。
(9)汐社沉埋:文天祥被杀后八年(1290年),谢翱与吴思齐、冯柱芳等登西台大哭遥祭,并把他们诗酒聚会之所称为“汐社”,取期晚而信之意。谢翱死后,被吴思齐等人葬在钓台。
(10)清狂:放荡不羁的意思。
(11)萤:即萤火虫。
(12)峰危限月:峰高遮月。
(13)帆影摇空绿:化用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中“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句。
(14)白云远卧深谷:南齐时,陶弘景答齐高帝诏说:“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后以白云象征隐士的高风。
康熙六十年(1721年)秋,词人拜访友人,夜过桐庐七里滩时创作《百字令·秋光今夜》此词,借以记述所见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