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炼熟丹砂。把紫府清都作一家。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浮生蝉蜕,岂恋黄沙?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耶。又何必,待过家上冢,书锦荣华!
《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是宋末元初词人谢枋得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上片感慨自己飘零天涯,十五年来不能祭扫祖茔,曲折地表达了对元朝统治者的怨愤。下片宕开一笔,借道家之说表达以死报国的社志,以及不屈仕于元人的民族气节。全词慷慨悲歌催人泪下,词人注重心理刻画,含有感染力,具有很高的思想境界和艺术魅力。
十五年来(1),逢寒食节,皆在天涯。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2);风柔日媚,羞看飞花(3)。麦饭纸钱,只鸡斗酒(4),几误林间噪喜鸦(5)。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6)。
十五年来,每逢寒食节,都是远离家乡,漂泊在天涯。在下雨的天气里,思念着坟墓上的柏树;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却又羞于见到飞花。寒食节自己不能供奉麦饭、纸钱、鸡和酒祭扫祖茔,林间的喜鹊乌鸦也空等了!老天笑道:这不是因为我,也不是因为元军的入侵。
鼎中炼熟丹砂。把紫府清都(7)作一家。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8);浮生蝉蜕,岂恋黄沙(9)?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耶。又何必,待过家上冢(10),书锦(11)荣华!
自己早已深思熟虑,胸有成竹,如同鼎中丹砂炼熟,随时可以升天,以紫府清都仙界为家了。想以前仙人驾鹤常游于天上的绛阙;世俗之身如同蝉蜕壳一样被丢弃,岂能留恋于尘埃浊世?帝王命臣子守坟、修葺墓园,男子应当这样报效君王。又何必等到回家上坟,如同白天衣锦还乡一样显示荣华!
(1)十五年来:谢枋得自宋德祐元年(1275年)知信州至作此词时,一直飘泊在外,共十五年。
(2)宰柏:坟墓上的柏树,又称宰树、宰木。
(3)飞花:切寒食节,语出韩翃《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
(4)只鸡斗酒:均指祭品。
(5)几误林间噪喜鸦:祭扫过后,林间的鸦鹊就可来啄食这些祭品,由于自己多年末能祭扫,故耽误了鸦鹊。几:屡次。
(6)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以反语表达怨天尤人之愤慨,“他”当指元统治者。
(7)紫府清都:道家称仙人居住之地为紫府,语出《抱朴子·祛惑》;清都:指天帝所居的官,语出《列子·周穆王》。
(8)绛阙:指神仙宫阙。
(9)黄沙:意指尘埃浊世。
(10)过家上冢:回家乡上坟。此处非泛说,而是特指奉皇帝之命回家祭告先祖,显示皇帝的恩宠。
(11)书锦:意指富贵还乡。
《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该词是谢枋得当年过郓州时所作。宋朝灭亡之后,元朝不断南征。其间,作者一直隐居在闽中,直到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统治者强行逼迫词人北上,中途遇寒食节,遂作此词。词人四月到了燕京,但最终绝食而死,年仅六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