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二十首·其二十

陶渊明 〔魏晋〕 陶渊明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

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

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

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饮酒二十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组五言诗,这二十首诗借酒为题,以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组诗以酒寄意,诗酒结合,使作者自然地袒露出生命深层的本然状态,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境界。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羲农(1)(2)我久,举世少复(3)

伏羲神农已遥远,世间少有人朴真。

汲汲(4)鲁中叟(5)弥缝(6)使其淳。

鲁国孔子心急切,补救阙失使其淳。

凤鸟虽不至(7),礼乐暂得新。

虽未遇得太平世,恢复礼乐面貌新。

洙泗(8)(9)微响(10)漂流(11)(12)狂秦(13)

礼乐之乡微言绝,日月迁延至于秦。

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14)

诗书典籍有何罪?顿时被焚成灰尘。

区区(15)诸老翁(16)为事(17)诚殷勤。

汉初几位老儒生,传授经学很殷勤。

如何绝世(18)下,六籍(19)无一(20)

汉代灭亡至于今,无人再与六经亲。

终日驰车走(21)不见所问津(22)

世人奔走为名利,治世之道无问津。

若复不快饮(23),空负头上巾(24)

如若不将酒痛饮,空负头上漉酒巾。

但恨多谬误(25),君当恕醉人。

但恨此言多谬误,望君愿谅醉乡人。

注释

(1)羲农:指伏羲氏、神农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2)去:离开。

(3)真:指真淳的社会风尚。

(4)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5)鲁中叟:鲁国的老人,指孔子。

(6)弥缝:弥补,补救行事的闭失。

(7)凤鸟虽不至:凤鸟即凤凰。古人认为凤凰是祥瑞之鸟,如果凤凰出现,就预示将出现太平盛世。

(8)洙泗:二水名,在今山东省曲阜县北。孔子曾在那里教授弟子。

(9)辍:中止,停止。

(10)微响:犹微言,指精微要妙之言。

(11)漂流:形容时光的流逝。

(12)逮:至,到。

(13)狂秦:狂暴的秦朝。

(14)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指秦始皇焚书事。

(15)区区:少,为数不多。

(16)诸老翁:指西汉初年传授经学的饱学长者,如伏生、申培、辕固生、韩婴等人。

(17)为事:指传授经学之事。

(18)绝世:指汉代灭亡。

(19)六籍:指六经。

(20)亲:亲近。

(21)驰车走:指追逐名利之徒奔走不息。走:奔跑。

(22)不见所问津:指没有像孔子那样为探求治世之道而奔走的人。

(23)快饮:痛饮,畅饮。

(24)头上巾:这里特指作者所戴的漉酒巾。

(25)多谬误:谓以上所说,多有错误不当之处。这实际上是反语,为愤激之言。

作者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

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有《陶渊明集》。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