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宋代〕 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是宋代词人辛弃疾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所作的一首送别词,此词主要写作者对范开参加科举应试的热情鼓励和美好祝愿。全词采用虚实相生的手法,用典广泛且合理,在运用意象和创设意境上充分体现了豪放词的特点。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白苎新袍(3)嫩凉(4)春蚕食叶响回廊(5)禹门(6)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7)

廓之你在这初秋微凉的天气、穿着白色苎麻织成的新衣、离开我去参加科举考试。我仿佛看到了你以后参加考试的情景,你将与其他考生们一道在考场里专心致志地书写,犹如春蚕啃食桑叶,回廊里沙沙有声。乡试放榜时飘拂的桂花香已经先散向了月殿,你一定能名登桂榜,蟾宫折桂;不仅如此,连下一年桃花浪涌起时像鱼跃龙门一样考试得中的会试也已经为你准备好了。

鹏北海(8)凤朝阳(9)。又携书剑(10)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11),却笑人间举子忙(12)

现在你携带着书和剑走向应试的辽远广阔之路,就像鲲鹏从北海展翅翱游到南海,又像凤凰朝向太阳飞。明年的今天,你早已青云直上,那时你可以轻松愉悦地闲看世间的举子还在为功名奔忙。

注释

(1)廓之:当即编次《稼轩词甲集》之范开,辛弃疾的门人。其生平事迹不详。

(2)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是对科举制度中乡试的借代性叫法,考试时间在农历秋季八月,即乡试,也叫秋闱;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考中者称举人。在乡试的次年春天,乡试的得中者在京城的礼部贡院参加会试。

(3)白苎新袍:白苎是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4)嫩凉:微凉,初凉。

(5)春蚕食叶响回廊:典出欧阳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诗:“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原意指行军时为了禁止士兵喧哗而让他们含着竹片,这里指考场一片寂静只听见笔与纸摩擦的沙沙响声。

(6)禹门:即龙门,相传龙门为大禹所凿。

(7)月殿先收桂子香:比喻登科做官。宋制,各州郡漕试、解试均于八月举行,正桂子飘香时节。《避暑录话》:“世以登科为折桂。”

(8)鹏北海:典出《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北冥,一作“北溟”,即北海,泛指北方的大海。

(9)凤朝阳:典出《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朝阳,指山的东面。

(10)书剑:书和剑。唐温庭筠《过陈琳墓》诗:“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11)青云去:一作“青云上”。《史记·范睢蔡泽列传》: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后以“青云直上”比喻人仕途顺遂,升迁很快,亦即官运亨通,迅速升到高位。

(12)举子忙:《南部新书》乙:“长安举子自六月已后,落第者不出京,谓之过夏……七月后投献新课,并于诸州府拔解。人为语曰:‘槐花黄,举子忙。’”举子:科举考试的应试人。

创作背景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此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范廓之(范开)是辛弃疾的学生,他准备去参加科举考试,辛弃疾为表达对他的送别之情和祝愿之意而写下此词。

拼音版

zhètiān··sòngkuòzhīqiūshì

báizhùxīnpáonènliángchūncánshíxiǎnghuílángménzhǔntáohuālàngyuèdiàn殿xiānshōuguìxiāng

péngběihǎifèngcháoyángyòuxiéshūjiànmángmángmíngniánqīngyúnquèxiàorénjiānmáng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