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摹琵琶乐声的变化和听感。上阕写出了宴席间听琵琶演奏时如醉如痴的感觉,下阕渲染了“冰上雹”的音响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此词以一连串比喻写出了琵琶乐声的变化多端与悦耳动听,把乐声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是对前人技法继承。
空床响琢(2),花上春禽冰上雹(3)。醉梦尊(4)前,惊起湖(5)风入坐寒。
琵琶声像琢磨玉器一样,声如春鸟鸣转,雹落冰下。醉倒在酒杯前,又感到飕飕寒意,如湖上刮起来的风吹入座中。
转关镬索(7),春水流弦霜入拨(8)。月堕更阑(9),更请宫高奏独弹(10)。
弹奏《转关六幺》琵琶曲,琵琶拨弦发出春天流水的声响,是一种流动的美感。五更将尽月落之时,更请弹奏高昂的宫调。
(1)减字木兰花:原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四字,与“木兰花”相比,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
(2)响琢:即响玉,比喻乐声如击玉,清脆悦耳。
(3)花上春禽冰上雹:春天花上的禽鸟、寒冬冰雹击地,比喻乐声时而轻柔鲜丽,时而冷峻高亢。
(4)尊:同“樽”,酒杯。
(5)湖:此指颍州西湖。
(6)入座寒:此词与《九月十五日观月听琴西湖示座客》作于同时,深秋月夜,寒意袭人。
(7)转关镬索:传说是两首古曲。
(8)春水流弦霜入拨:春水流弦:比喻曲声流动的美感。霜入拨:重。拨,指拨弦的器具。
(9)更阑:指五更将尽的时候。相当于“拂晓”。
(10)宫高奏独弹:独自弹奏高昂的宫调。
《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十一月赴密州途经海州时。与创作有关的本事,苏轼在《与蔡景繁十四首》其九中说得最清楚:“朐山临海石室,信如所论。前某尝携家一游,时家有胡琴婢,就窒中作《镬索》《凉州》,凛然有冰车铁马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