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感兴》是宋代词人王禹偁传世的唯一词作,此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目,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物景色,并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全词寓情于景,因情绘景,风格清丽,感情质朴,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词境,其影响及于两宋词家。
雨恨云愁(1),江南依旧称佳丽(2)。水村渔市,一缕孤烟(3)细。
细雨绵绵,恨意难消,天色微暗,愁绪堆积,但雨中的江南景色依旧非常美丽。水边村落,湖畔渔市,袅袅升起一缕孤零零的炊烟,那么淡,那么细。
天际征鸿(4),遥认行如缀(5)。平生事,此时凝睇(6),谁会(7)凭栏(8)意。
一行长途跋涉的鸿雁,在那水天相连的遥远天际,款款飞行,远远望去好似列队首尾连缀。此时凝望这搏击长空的大雁,谁能理解我凭栏远眺的含意。
(1)雨恨云愁:谓江南一带烟雨迷蒙,容易使人感到愁闷。
(2)佳丽:景色秀丽。
(3)孤烟:炊烟。
(4)征鸿:大雁。因雁秋天南徙,春天北归,故称。
(5)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6)凝睇:凝视。睇:斜视的样子。
(7)会:理解。
(8)凭栏:倚靠栏杆。阑,亦作“栏”。
王禹偁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中进士,授成武(今属山东)主簿,迁大理评事。次年,改任长洲(苏州属县)知县。《点绛唇·感兴》这首词就是王禹偁任长洲知县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