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菊》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的七言律诗,是《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黛玉所作菊花诗。首联以东篱访问秋情点题,符合了“问菊”的主题。“喃喃”二字情态毕现。颔联“孤标傲世偕谁隐”一句,俨然就是林黛玉的写照。颈联烘托渲染菊花生长的凄清环境,“寂寞”、“相思”四字又最能点示出林黛玉的内心活动。末联是在菊花中寻求精神寄托之意。这首诗深沉地揭示了诗人的精神世界的,单就律诗的格律而言,这首诗是确有可推敲之处的,有的对仗不够工稳。此诗用拟人手法视秋菊为知己并与之谈心,赞美菊花的“孤标傲世”的高洁风格,实际上也正是诗人的自我评价。
欲讯秋情(1)众莫知,喃喃(2)负手(3)叩(4)东篱(5)。
想要打问秋天的消息却没有人知晓,我只好背着手轻声地询问东篱:
孤标(6)傲世偕(7)谁隐,一样花开为底(8)迟?
你的品格如此孤高傲世,又有谁能够和你一同隐居,同样都是花而你为什么又开放得这么晚?
圃露庭霜(9)何寂寞,鸿归(10)蛩病(11)可(12)相思?
落满霜露的庭院和园圃多么寂寞,鸿雁南飞蟋蟀低吟你是否相思。
休言举世(13)无谈者,解语(14)何妨片语时(15)。
且不要说整个世间没有能够和你谈论的人,你如果懂得人的话语不妨和我小叙片刻。
(1)秋情:即中间两联所问到的那种思想情怀。因“众莫知”而唯有菊可认作知己,故问之。
(2)喃喃:不停地低声说话。
(3)负手:把两手交放在背后,是有所思的样子。
(4)叩:询问。
(5)东篱:指代菊。
(6)孤标:孤高的品格。标,标格。
(7)偕:同……一起。
(8)为底:为什么这样。底,何。
(9)圃露庭霜:落满霜露的园圃和庭院。互文的修辞手法。
(10)鸿归:大雁南飞。
(11)蛩病:蟋蟀将要死去。
(12)可:是不是。雁、虱、菊都是拟人写法。
(13)举世:整个世问,整个社会。
(14)解语:能说话。在这里的意思是如果花能说话的话。拟人的修辞手法。语出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中唐玄宗把贵妃比作“解语花”事。
(15)片语时:片时,短暂的时间。南朝江总《闺怨篇》:“愿君关山及早度,念妾桃李片时妍。”
曹雪芹将《问菊》写在了《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这回描绘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这回作者让林黛玉选了其中三道诗题:《咏菊》、《问菊》和《菊梦》。在黛玉三首咏菊诗中,写得新颖别致,并最能代表其个性。按理说这一首应被评为咏菊诗第一,李纨却把它评为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