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已更千变尽,心源不受一尘侵。
青春白日无公事,紫燕黄鹂俱好音。
付与儿孙知伏腊,听教鱼鸟逐飞沈。
黄公垆下曾知味,定是逃禅入少林。
《次韵盖郎中率郭郎中休官二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组诗作品。第二首诗起联进一步申述必须休官的理由;颔联从议论转入写景;颈联向盖、郭两人提出休官后应取的态度;结联说盖、郭两人饱尝世味,该有遁归佛门的出世之思。全诗流露对新党不满的感情。两首诗前六句都用对偶,以之叙事、写景、说理,工整灵活;句与联之间的转变、伸展和跳跃,显示了黄庭坚盘旋挺拔的笔力。
世态已更千变尽,心源(1)不受一尘侵。
世间万象都历经了千变万化,但是你们的内心一直纯净如初。
青春白日无公事,紫燕黄鹂俱好音。
春天,白天时闲来无事,就悠闲地听那枝头紫燕与黄鹂的歌声,心情十分愉悦。
付与儿孙知伏腊(2),听教鱼鸟逐飞沈(3)。
你们大可把祭祀这些事交由儿孙们去做,你们就去看看天上的鸟儿与水中的游鱼,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吧!
黄公垆(4)下曾知味,定是逃禅(5)入少林(6)。
历经过世道变迁与人生况味的你们,是不是有了遁入佛门的想法了呢?
(1)心源:佛教以心为万法(物)之源。神秀《观心论》:“心者万法之根本也。一切诸法,唯心所生。”
(2)伏腊:指伏祭和腊祭,泛指祭祀节日。
(3)飞沈:高飞浮沉。沈,同“沉”。
(4)黄公垆:黄公卖酒的地方。《世说新语·伤逝》:“王濬冲(戎)乘轺车经黄公(卖酒老人)酒垆,顾谓后车客:‘吾与阮嗣宗(籍)、嵇叔夜(康)共饮此垆,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世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5)逃禅:逃避世俗的纷扰而入禅修行。
(6)少林:寺名,在少室山,禅宗祖庭。
这组诗见史容注解的《山谷诗外集》,作于元丰二年(1079年),当时黄庭坚三十五岁,仍在北京(今河北大名)任国子监教授。盖、郭两位郎中,姓名不详;原注称郭为“郭丈”,年长于黄庭坚。神宗“熙宁变法”,至此已历十二年,欧阳修、苏轼皆贬谪在外;新党中也发生矛盾,自相斗争,王安石两度罢相,吕惠卿代起,这时吕也罢相,蔡确任参知政事。而黄庭坚受知于苏轼。组诗即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