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晏几道 〔宋代〕 晏几道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文学赏析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是北宋词人晏几道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写因月下闻笛、暮天见雁勾起对远人的怀念。下片诉好梦难成、佳音不来之幽怨,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怀念之情。全词词章短小,但意象丰富,在词中互为依存,相映成趣,构成了多采多姿的艺术境界。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新月又如眉(1),长笛谁教(2)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3)。漫道行人雁后归。

又是新月弯如眉的时候,悠悠哀音,长笛月下为谁吹?独倚高楼,在暮云中第一回看到归雁正不住地向南飞去。可不要说远行的人要比雁还迟归啊!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4)破恨(5)应迟(6)。还是凉生玉枕(7)时。

意欲梦中一相见,山重重,路迢迢,却向何处寻!只待短信解离恨,信来应是太迟迟。岁月悠悠,还是凉生玉枕时。

注释

(1)新月又如眉:谓月钩如眉弯。

(2)谁教:谁令,谁使。

(3)南飞:雁为候鸟,每年春分后往北飞,秋分后飞回南方。

(4)短书:短信。

(5)破恨:指稍解离恨。

(6)应迟:揣度设想之辞,意谓书信大概会迟来。

(7)玉枕:磁枕,夏季所枕。

创作背景

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晏几道春风得意的生活也戛然而止,他立刻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霜刀雪剑。词人当时还年幼,后由二哥的妻子张氏“养毓调护”,之后嫁娶成家。《南乡子·新月又如眉》就是词人成家之后外出之时怀念爱人而写的一首词。

文学赏析

表现思妇盼望游子早归及因之而产生的凄凉心境,是构成这首词的基本内容。词的上片由三个意象组成。第一意象是“见月”。新月如眉,象征着月初的月亮,民间就曾流传着“初三,初四眉毛月”的说法。但是写月即写情,或许当初话别就在这么一个时间或者是思妇夜夜望月盼团圆,而着一“又”字,则感慨万千尽在其中矣。第二个意象是“月中阉笛”,笛里吹奏的是离别曲,月里环境的凄清,笛笛声声的哀怨,撩拨思妇心头阵阵的离愁别绪。第三个意象是“倚楼观雁”,大雁南飞,报导了秋天的时令,“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语),浓郁的秋思,引动着思妇的惆怅,大雁又是传书的信使,可是雁去雁来人依旧,带来的只是一片寂寞而已。“漫遭”旬,以失望之语写失望之事,以失望之事点失望之情,“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语),思妇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下片以“睡梦”与“盼书’’接写思妇那种越思越恨的心情。人世间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热切的盼望与冷清的结局,构成了感人的悲剧。前两句写梦,“梦佳期”是主观愿望,但是梦中的景象偏是关山路遥,两情阻隔。后两句写盼书破恨劳”。一个相思入骨的人,要求并不高,只是一纸短笺而已,但是别说眼前无书信,即使真有,也已是书来迟。在相思之后,恨未破去,而心则早已碎了。于是,当思妇从恍惚的梦境回到残酷的现实中来的时候,陪伴自己的,惟有单调的玉枕与刺骨的凉意罢了。一个“凉”字,语意双关,写玉枕,写秋夜,更写尽了思妇心头的凄梦悲凉。

晏几道的《南乡子·新月又如眉》这首词,词章短小,但意象丰富,月光。笛曲,雁阵,梦境,人意,书情,耳闻,目睹,心触无不染上了凄凉的色彩。时间与空间韵融合,环境的冷清与相思的灼热,色调的单一与思绪的纷繁,这一切在词中互为依存,相映成趣,构成了多采多姿的艺术境界,从而久久地激荡着读者的心灵,唤起了入们的共鸣。同时,这首词在语言上并无深奥之处,但是有着浓重的抒情意味。

作者简介

晏几道

晏几道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晏几道(1048—1113),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监颍昌府许田镇。一生仕途不利,晚年家道中落。然个性耿介,不肯依附权贵,文章亦自立规模。工令词,多追怀往昔欢娱之作,情调感伤,风格婉丽。与其父齐名,时称“二晏”。有《小山词》传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