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是近代词人王国维的词,此词历来被奉为《人间词》中的上乘之作。上阕写了词人傍晚在寺中的所见所闻,下阕写了由此产生的联想,全词意境开阔、风格高奇。登高望远,俯瞰茫茫红尘中的芸芸众生,令词人认识到其实自己便是众生中的一员,如此清醒的悲悯情怀,为全词注入了更深长的意蕴。
山寺微茫(2)背夕曛(3),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4)孤磬(5)定行云。
山寺背对着夕阳的光晕,在余晖下显得影廓模糊。飞鸟也显得影子迷离,刚飞到半山腰,山脉便隐藏在昏暗的影子之中了。这时,寺院中的磬声悠扬地响起,仿佛把山间的云彩都定格住了。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6)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试着登上高峰窥视皎洁的明月,偶然得以天眼来审视世俗红尘,只是可怜自己也只不过是看到的俗人之一罢了。
(1)浣溪沙:词牌名,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
(2)微茫:隐约,模糊。
(3)夕曛:日落时的余晖。
(4)上方:寺庙。
(5)磬:佛寺中钵形的打击乐器,用铜制成。定行云:即《列子·汤问》“响遏行云”之意。
(6)天眼:佛教所说五眼之一。能透视众生诸物,无论上下、远近、前后、内外、大小及未来,皆能观照。又古诗词中常以天眼指月亮。
《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这是一首哲理词,由于词人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悲观哲学和佛教思想的影响,1905年夏归海宁时登硖山作此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