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是苏轼的组词作品《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中的第四首,这首词是苏轼在徐州作官的时候写的。按照当时的迷信风俗,一个关心农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龙王爷”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龙王爷”谢雨。这首词就是苏轼有一次途经农村去谢雨,记下的见闻之一。
簌簌(1)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2)。牛衣(3)古柳卖黄瓜。
枣花纷纷落在行人的衣襟上,村南村北响起车缫丝的声音,古老的柳树底下有一个身穿粗布衣的农民在叫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4)睡,日高人渴漫思茶(5)。敲门试问野人(6)家。
路途遥远,酒意上心头,昏昏然只想小憩一番,太阳正高人倦口渴好想喝些茶水解渴。于是敲开野外村民家,问可否给碗茶?
(1)簌簌:纷纷下落的样子,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2)缫车:纺车。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3)牛衣:蓑衣之类。这里泛指用粗麻织成的衣服。《汉书.食货志》有“贫民常衣牛马之衣”的话。
(4)欲:想要。
(5)漫思茶:想随便去哪儿找点茶喝。漫,随意,一作“谩”。
(6)野人:农夫。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这首词是43岁的苏轼在徐州(今属江苏)任太守时所作。公元1078年(北宋元丰元年)春天,徐州发生了严重旱灾,作为地方官的苏轼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得雨后,他又与百姓同赴石潭谢雨。苏轼在赴徐门石潭谢雨路上写成组词《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