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岳飞 〔宋代〕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是南宋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词的上阕写深夜梦回的压抑心情。寒蛩的鸣叫,蒙胧的月色;梦回三更,独绕阶行。时间、景色、环境、行动。含蓄曲折、情景交融。三更不寐、绕阶独行,以及隔帘望空中朦胧月色,可以看出他壮志难伸的孤愤之情。下阕写壮志受阻,首句直伸心志。二三句以“旧山松竹老”喻故乡中原盼归人老和作者急欲杀回故乡,收复中原的心情。作者用曲折含蓄之笔,顿挫出之。“欲将”三句,以“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比喻,抒写抗金主张。曲高和寡的郁闷、忧愤心情。全词沉郁低徊、曲折含婉、抑扬顿挫、比喻蕴蓄、情景交织,有很高的艺术境地。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昨夜寒蛩(2)不住鸣,惊回千里梦(3),已三更(4)。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5)

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时,已经是三更。站起身来,独自绕着台阶踽踽行。四周静悄悄,帘外,只见一轮淡月正朦胧。

白首为功名(6)旧山(7)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8)瑶琴(9)知音(10)少,弦断有谁听?

为国建功留青史,未老满头霜星星。家山松竹苍然老,无奈议和声起、阻断了归程。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

注释

(1)小重山:词牌名。又名“小重山令”。《金奁集》入“双调”。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此词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2)寒蛩:秋天的蟋蟀。

(3)千里梦:指赴千里外杀敌报国的梦。

(4)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5)月胧明:月光不明。胧,朦胧。

(6)功名:此指为驱逐金兵的入侵,收复失地而建功立业。

(7)旧山:家乡的山。

(8)付:付与。

(9)瑶琴:饰以美玉的琴。

(10)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创作背景

绍兴六年(1136)至绍兴七年(1137)岳飞准备大举收复中原,北上灭金。但宋高宗赵构及朝内主和派对其大加干涉和阻挠,迫害主战派。多人被罢免和杀害,大好的抗金复国形势,有付诸东流的危险。《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这首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出的。岳飞内心的极度郁闷,对投降派猖獗的极度愤慨,均写于词中。

拼音版

xiǎochóngshān··zuóhánqióngzhùmíng

zuóhánqióngzhùmíngjīnghuíqiānmèngsāngēngláiràojiēxíngrénqiǎoqiǎoliánwàiyuèlóngmíng

báishǒuwèigōngmíngjiùshānsōngzhúlǎoguīchéngjiāngxīnshìyáoqínzhīyīnshǎoxiánduànyǒushuítīng

作者简介

岳飞

岳飞

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狱。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宋史》有传。《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岳武穆集》十卷,不传。明徐阶编《岳武穆遗文》一卷。《全宋词》录其词三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