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代内赠

李白 〔唐代〕 李白

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

妾意逐君行,缠绵亦如之。

别来门前草,秋巷春转碧。

扫尽更还生,萋萋满行迹。

鸣凤始相得,雄惊雌各飞。

游云落何山?一往不见归。

估客发大楼,知君在秋浦。

梁苑空锦衾,阳台梦行雨。

妾家三作相,失势去西秦。

犹有旧歌管,凄清闻四邻。

曲度入紫云,啼无眼中人。

妾似井底桃,开花向谁笑?

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

窥镜不自识,别多憔悴深。

安得秦吉了,为人道寸心。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自代内赠》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收录《全唐诗》。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代妻子给自己写的一封信,诗中大量运用比喻手法,主要描述两人聚少离多,妻子怀念自己的情形,烘托妻子对自己的相思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宝刀截流水,无有断绝时。

用宝刀去劈流水,不会有水流中断的时候。

妾意(1)君行,缠绵亦如之(2)

我的情意追逐着你前行,缠绵悱恻,像那不断的流水。

别来门前草,秋巷春转碧。

门前的野草,别后秋天枯黄春来变得碧绿。

扫尽更还生,萋萋(3)满行迹。

扫除尽它又生长出来,茂茂盛盛铺满了路途。

鸣凤始相得,雄惊雌各飞。

我们情投意合,欢乐的生活刚开始,却彼此分离南北各一。

游云(4)落何山?一往不见归。

像浮云一样飘落到哪座山上?一去便再也没见他回来。

估客(5)大楼(6),知君在秋浦。

有个商人从大楼山那儿来,我才知你落脚秋浦。

梁苑(7)锦衾(8),阳台梦行雨。

我在梁苑这儿拥着锦被守空床,常梦到在巫山阳台与你相会。

(9)三作相(10)失势去西秦(11)

我家曾三为相门,失势后离开了西秦。

犹有旧歌管,凄清(12)闻四邻。

我还存有过去的乐管,乐曲凄怨惊动了四邻。

曲度(13)紫云(14),啼无眼中人。

悠扬的曲调飞入天空紫云中,如泣如诉却见不到心中的爱人。

妾似井底(15)桃,开花向谁笑?

我像那深深庭院中的桃树,开出娇艳的花朵可向谁欢笑?

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

你像天上的皓月,却不肯用清光照我一次。

窥镜不自识,别多憔悴深。

镜中我自己不认识了自己,因为分别后我变得日益憔悴。

安得秦吉了(16),为人道寸心。

如何能得只秦吉了,用它那高亢声音,道我衷心。

注释

(1)逐:追随。

(2)如之:如此。

(3)萋萋:绿草茂盛的样子。

(4)游云:飘浮不定的云彩。这里代指行迹不定的丈夫。

(5)估客:商人。这里指为李白捎书的人。

(6)大楼:即大楼山,在今安徽贵池县境内。

(7)梁苑:梁园,兔园,汉代梁孝王所建。

(8)锦衾:用锦缎做的被子。衾:被子。

(9)妾:李白妻子宗氏自称。

(10)三作相:指宗氏先辈宗楚客在武后朝三次宰相。

(11)失势去西秦:失势,丧失权势。去:离开。西秦:指唐代都城长安。

(12)凄清:凄凉。

(13)曲度:曲调的节奏。

(14)紫云:彩云。

(15)井底:指庭中天井。

(16)秦吉了:又名吉了,即鹩哥。产于邕州溪洞中,大似鸜鹆,绀黑色,夹脑有黄肉冠,如人耳,丹咮黄距,能效人言。

创作背景

开元十五年(727),李白27岁时,在安陆(今湖北省)与故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开元十八年(740),许氏夫人去世。约于天宝四年(745),李白被玄宗赐金还山的第二年,在梁苑(今河南商丘市)与武后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结婚。《自代内赠》此诗约是天宝十二年,李白在秋浦时代妻宗氏的语气所作。

拼音版

dàinèizèng

bǎodāojiéliúshuǐyǒuduànjuéshí

qièzhújūnxíngchánmiánzhī

biéláiménqiáncǎoqiūxiàngchūnzhuǎn

sǎojìngènghuánshēngmǎnxíng

míngfèngshǐxiāngxióngjīngfēi

yóuyúnluòshānwǎngjiànguī

lóuzhījūnzàiqiū

liángyuànkōngjǐnqīnyángtáimèngxíng

qièjiāsānzuòxiàngshīshì西qín

yóuyǒujiùguǎnqīngwénlín

yúnyǎnzhōngrén

qièjǐngtáokāihuāxiàngshuíxiào

jūntiānshàngyuèkěnhuízhào

kuījìngshíbiéduōqiáocuìshēn

ānqínliǎowéiréndàocùnxīn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诗仙)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