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叟

于濆 〔唐代〕 于濆

古凿岩居人,一廛称有产。

虽沾巾覆形,不及贵门犬。

驱牛耕白石,课女经黄茧。

岁暮霜霰浓,画楼人饱暖。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山村叟》是唐代诗人于濆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用语平实,情感幽债,真实地描回出晚唐时期广大农民在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终年劳作,却饥寒交迫,人不如狗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1)凿岩(2)居人,一(3)称有产。

住在古代开凿的山洞里的人,拥有一户所住之地就叫有家产。

(4)巾覆形(5),不及贵门犬。

虽然还算个遮羞蔽体的人,命运却不如贵家的狗。

驱牛耕白石(6)(7)(8)黄茧(9)

自己赶牛耕作多石的山田,督促女儿纺织野蚕吐的丝。

岁暮霜霰(10)浓,画楼(11)人饱暖。

年终带来的只有霜雪严寒,富责人家不劳而获得饱暖。

注释

(1)古:指村叟穴居有类于上古之人。

(2)凿岩:有洞穴的山岩。凿:开凿。

(3)廛:古代一户人家所住的屋子,这里指一个窑洞。

(4)沾:即现代语沾边之沾。

(5)巾覆形:说形体有物覆盖,不裸露。

(6)白石:山上有石块的地。

(7)课:督促。

(8)女:女儿。

(9)黄茧:野蚕所吐的丝。

(10)霜霰:即霜雪。霰(xiàn):雪珠。

(11)画楼:富贵人家。

创作背景

晚唐时期,广大农民在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终年劳作,却饥寒交迫,人不如狗的悲惨生活。诗人看到这种情况,深感社会财富差距太大,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拼音版

shāncūnsǒu

záoyánrénchánchēngyǒuchǎn

suīzhānjīnxíngguìménquǎn

niúgēngbáishíjīnghuángjiǎn

suìshuāngxiànnónghuàlóurénbǎonuǎn

作者简介

于濆

于濆

晚唐诗人

于濆(生卒年不详),字子漪,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懿宗咸通二年(861)进士,官终泗州判官。与刘驾、曹邺等不满当时拘守声律和轻浮艳丽的诗风,曾作古风三十篇以矫时弊,自称“逸诗”。其诗今存四十余篇,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之作。有《于濆诗集》。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