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洪迈被拘留

太学诸生 〔宋代〕 太学诸生

洪迈被拘留,稽首垂哀告敌仇。一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争禁十九秋?

厥父既无谋,厥子安能解国忧?万里归来夸舌辨,村牛!好摆头时便摆头。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目录
作品原文 作品简介译文注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简介

《南乡子·洪迈被拘留》是一首由宋代太学生集体创作的词,该词借使臣洪迈使金辱命这一具体事件讽刺南宋当权者在与金人的交往中,贪生畏死、含垢忍耻、卑躬屈膝,丧失民族气节的种种丑态,表达了广大群众对投降政策的强烈不满。词的上片,作者选取这一历史事实,以白描的手法,用“稽首垂哀告敌仇”画出洪迈的屈膝丑态。又以苏武“十九秋”的不屈与洪迈的“一日”即告饶对比,突出洪的懦弱和道貌岸然、外强中干。下片描写洪迈回国后竟然“夸舌辨”,还洋洋自得、不知羞耻,短短几句,活画出一个“官痞”的卑劣丑态。全词语言明快通俗,尖锐泼辣,在宋词中别具一格。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洪迈(1)拘留(2)稽首(3)垂哀告敌仇。一日忍饥犹不耐,堪羞!苏武(4)(5)禁十九秋?

洪迈出使金国,被敌人拘留。他竟然毫无气,向敌人垂首哀告,使国家蒙羞。忍饥耐渴七天都不行,真不知道当年的苏武是怎样忍受非人的折磨,熬过一十九个春秋?

厥父(6)既无谋,厥子(7)安能解国忧?万里归来夸舌辨(8)村牛(9)好摆头(10)时便摆头。

他的父亲洪皓本没何什么计谋,儿子怎能为国家分忧?从敌国归来时,竟然还自夸能言善辩,真是不折不扣的蠢牛!想要摆头的时候就左右摆头。

注释

(1)洪迈:南宋翰林学士,曾作为使臣出使金国。

(2)拘留:拘禁,限制自由。

(3)稽首:古时的一种礼节,跪下,拱手着地,头着地。

(4)苏武:西汉中郎将,公元前100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拘,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十九年,终不屈节。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始得回国。

(5)争:怎。

(6)厥父:其父,指洪迈的父亲洪皓。洪皓曾使金被留,十五年始归。宋高宗称他“苏武不能过”。《宋史》 传说他是有“忠节”的人,这里称他“无谋”,是指他待在金国束手无策。

(7)厥子:指洪迈。

(8)夸舌辨:自夸能说会道。

(9)村牛:骂人的俗语,吹牛皮。

(10)好摆头:据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载,洪迈“素有风疾,头常微掉”。这句既是实写他摆头的毛病,也是讽刺他在金人那里不敢摇头表示反抗,回国后则洋洋得意、不知羞耻的行为。

创作背景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春,金主雍登位。三月,宋高宗拟遣使赴金,洪迈慨然请行。此次奉使金国,洪迈原想坚持南渡之前宋朝对待金国的礼节,所以他在给金主所上的国书中决不自称为“陪臣”。然而到金都之后,金人说他所上的国书“不如式”,让他将国书中的自称改为“陪臣”,并让他按南宋以来宋金之间屈辱之礼来朝见金主。“迈初执不可,既而金锁使馆,自旦至暮,水浆不进,三日乃得见。七月,迈回朝,则孝宗已即位矣。殿中侍御史张震以迈使金辱命,论罢之”(见《宋史·洪迈传》)。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曰:“景卢(洪迈字景卢)素有风疾,头常微掉,时人为之语曰:‘一日之饥禁不得,苏武当时十九秋。传与天朝洪奉使,好掉头时不掉头。’”这首词似从此诗演化而来。

拼音版

nánxiāngzi··hóngmàibèiliú

hóngmàibèiliúshǒuchuíāigàochóurěnyóunàikānxiūzhēngjìnshíjiǔqiū

juémóujuéziānnéngjiěguóyōuwànguīláikuāshébiàncūnniúhǎobǎitóushíbiàn便bǎitóu

作者简介

太学诸生

太学诸生

暂无此作者信息

太学诸生的诗

1首

参考资料

热门搜索